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āng bǐ bāo zǐ jun1 xìng máo náng yán

2 英文參考

Pityrosporum folliculitis

4 疾病概述

本病是由圓形或卵圓形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症。成人多見,好發於胸背前。表現爲毛囊性紅色丘疹膿皰分佈散在而對稱,常有刺癢。治療可引起硫化硒洗劑(商品名希爾生)、1%益康唑霜、2%咪康唑霜、3%克黴唑霜等。

5 疾病描述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糠秕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性皮真菌病。1973年Potter對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作爲一種臨牀及組織學病種的存在提出了充分的證據,正式命名爲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6 症狀體徵

主觀症狀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常伴有灼熱刺痛感。運動或洗澡後出汗,可加劇瘙癢。本病多見於中青年,平均發病年齡在30歲左右。男女均可發病,男多於女。亦有報告女多於男。本病好發於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背上部、胸前、雙肩、頸部,少數見於前臂、小腿和麪部,腹部有時亦會發生。皮損呈瀰漫性或散在性,多呈對稱性。皮疹爲圓頂狀毛囊紅色小丘疹,間有毛囊性小膿皰,可擠出粉狀物。周邊有紅暈。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或廣譜抗生素的病人易併發本病。本病往往併發花斑癬、面部痤瘡。常見於多汗症、油性皮膚、脂溢性皮炎患者

7 疾病病因

本病的病原菌是糠秕馬拉色菌。

8 病理生理

病機制:糠秕馬拉色菌是人體皮膚正常菌羣之一。在促發因素影響下,在毛囊內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使毛囊的甘油三酯變成遊離脂肪酸刺激毛囊口產生多量脫屑,引起毛囊導管阻塞。糠秕孢子菌的過度繁殖,皮脂的瀦留,細胞碎片的積聚和遊離脂肪酸刺激,導致阻塞的毛囊擴張,繼而破裂,內容物釋入組織而產生炎症

病理變化:切下完整的毛囊丘疹作病理切片,PAS染色,在擴大的毛囊腔內可見大量圓形或卵形的芽生孢子聚集成堆,直徑2~5μm。偶見單個、小羣或成簇分佈。HE染色,表皮輕度角化增厚,毛囊上部及周圍有單核細胞聚集,附近真皮有淋巴細胞組織細胞血管周圍浸潤。有時可見少數中性粒細胞浸潤

9 診斷檢查

根據臨牀表現、直接鏡檢或真菌培養。

(1)直接鏡檢:用柳葉刀片把整個毛囊丘疹削下,加10%KOH溶液1滴,蓋上蓋玻片,微微加溫,壓成單層細胞。不染色,鏡下可見圓形或卵圓形帶厚壁的成堆孢子香蕉狀菌絲。中央藍色反光,其周圍有一圈透亮區即爲厚壁。有時可找到出芽孢子。不染色的孢子很容易和脂肪滴混淆,脂肪滴是藍色均質反光,沒有厚壁。

(2)染色法:在蓋玻片周邊放乳酸苯胺藍染色液1滴,讓其滲進片內。鏡下見糠秕馬拉色菌的厚壁透亮,胞質周圍染成較深的藍色,呈圈狀。中央較淡,有時可找到芽生孢子脂肪滴不染色,不易混淆,直接鏡檢陽性率達60%。染色法陽性率達98%。

(3)培養:糠秕馬拉色菌具嗜脂性,在含油的培養基中可培養出來。

本病需要尋常痤瘡細菌性毛囊炎皮膚念珠菌病、嗜酸性膿皰毛囊炎毛囊蟲毛囊炎相鑑別。嗜酸性膿胞性毛囊炎臨牀表現與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相似,好發於男性青壯年。脂溢部位有毛囊性丘疹膿皰性瘙癢,但血液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最高可達40%以上,毛囊內的膿液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及上皮細胞皮質類固醇內服或外用有效。

10 治療方案

此病侵犯毛囊,部位較深。外用一般抗真菌藥效果較差。含有滲透劑的外用抗真菌藥療效顯著,但易反覆發作。

(1)2%酮康唑香波洗澡,每天1次,在患部擦至發泡後,停留5分鐘,清水衝乾淨。與其它藥聯合應用可有協同作用

(2)聯苯苄唑酊或霜,外用。本品含滲透劑氮酮,滲透性高,療效好。

(3)酮康唑。200mg,每天1次,飯後服。15~30d可治癒。療效各地報告不一。本品可損害肝功能,久服要定期檢查功能

(4)伊曲康唑。400 mg,每天1次,飯後服。每月服1周,間歇衝擊2個月。本品有良好的“藥物效應”,故每月服1周,停藥3周仍有治療效果。副作用少,但價格較貴,且停藥後有復發。

(5)氟康唑。50mg,每日1次,飯後服,連服7~14d,或150mg每週服1~2次,共4次,常有較好的效果。無副作用,但價格較昂貴。

11 特別提示

11.1 用藥原則

1、皮損面積較侷限者以外用療法爲主;

2、皮損廣泛而頑固者可考慮內服系統抗真菌藥

11.2 專家提示

平時注意個人衛生,本病易誤診痤瘡,易復發,病後要及時到醫院就醫。在醫生指導徹底治療以達到根治目的,治療期間要徹底消毒用過的衣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