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hoarseness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喉瘖·肺脾氣虛證(hoarseness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脾氣虛,以聲嘶日久,高音費力,不能持久,勞則加重,喉黏膜色淡不紅,聲帶腫脹或不腫脹,鬆弛無力,聲門閉合不全,伴少氣懶言、倦怠乏力、納呆便溏、面色萎黃,舌體胖有齒痕,苔白,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喉瘖證候[1]。
6 喉瘖·肺脾氣虛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6.1.2 方藥
可用補中益氣湯加訶子、石菖蒲等治療:補中益氣湯可補益肺脾之氣,加以訶子收斂肺氣,利喉開音,配合石菖蒲通竅開音。溼重痰多者,可加法夏、茯苓、扁豆等去溼除痰。
補中益氣湯(李杲《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加減處方:黨蔘15克,北黃芪15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升麻15克,柴胡10克,法夏12克,訶子10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
6.1.3 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6.2 外治法
6.3 鍼灸治療
取合谷、足三裏等,用懸灸法,每日1次,每次15~20 min,或直接灸,每穴7~10壯。
6.4 飲食療法
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淨放入碗內,加冰糖適量調味,衝入沸水,加蓋焗半小時左右,慢慢飲用,隔4小時再泡1次,每口2次。
明礬拌橄欖:取橄欖12枚,明礬1.5克,先用冷開水將橄欖洗淨,用刀將每枚橄欖切4~5條縱紋.再將明礬末摻入縱紋內,每 1~2小時喫2枚,細嚼慢吞,有痰吐痰,無痰將汁嚥下。
8 關於慢喉瘖
慢喉瘖(chronic hoarseness disease)爲病證名。又稱久瘖(見《類證治裁》卷二)。屬喉瘖的一種。是指以聲嘶失音,日久不愈爲主要表現的喉病。即(肺)金破不鳴[3]。多見於成人,男性較女性爲多,尤多見於教師、售貨員、演員等職業者。久瘖多屬虛證,宜滋養肺腎、益氣養血。
《類證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於肺,須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熱邪,宜辛涼和解,肺虛傷風,喘咳聲嘶,火邪傷肺,咽痛聲啞;久病失音,氣虛夾痰,宜滋肺腎之化源,咽乾聲槁,潤肺爲主。”
慢喉瘖與西醫的慢性喉炎相類似。可見於西醫的聲帶麻痹、喉癌、慢性喉炎、喉部梅毒、喉部結核等。
詳見慢喉瘖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