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母雞草

中藥材 清熱利溼 化瘀止痛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ng mǔ jī cǎo

2 英文參考

hookedhairypod tickclover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紅母雞草

紅母雞草中藥名,出自《南寧市藥物志》,爲蕭步丹《嶺南採藥錄》記載的雞骨草之別名[1][2]

3.1 別名

又名紅母雞草、黃頭草、豬腰草、黃食草、石門坎、細葉龍鱗草[2]

3.2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廣東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 Hance除去莢果的全株[2]分佈廣東、廣西等地[2]

3.3 性味

甘、微苦,涼[2]

3.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熱利溼散瘀止痛[2]

1.治黃疸型肝炎,胃痛風溼骨痛,跌打瘀血內傷[2]。煎服:15~30g[2]

2.鮮葉搗敷乳癰蛇咬傷[2]

3.5 使用注意

品種子有毒,不可內服[2]

3.6 化學成分

全草相思子鹼,膽鹼,甾醇化合物黃酮類氨基酸糖類[2]。根含皁苷,苷元爲槐花二醇、大豆皁醇A及B、廣東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又含大黃酚、大黃甲醚[2]

3.7 藥理作用

相思子鹼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肩部由葡萄球菌毒素引起的炎症反應,高濃度可抑制紅細胞溶解[2]。本品具有免疫增強的作用[2]

4 《*辭典》·紅母雞草

4.1 出處

《南寧市藥物志》

4.2 拼音名

Hónɡ Mǔ Jī Cǎo

4.3 來源

豆科植物大葉山螞蝗的莖葉。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

4.4 形態

大葉山螞蝗,又名:恆河山綠豆

亞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5米。莖柔弱,稍分枝,被柔毛。單葉;膜質或紙質;矩圓狀卵形或卵形,長5~13釐米,寬3.5~7釐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下面被灰色柔毛;葉柄長1~2釐米,被毛;托葉線狀錐尖,長8~10毫米。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長15~30釐米;花2~6朵簇生,花束疏離;花柄長2~5毫米,密生鉤狀毛;苞片小,剛毛狀;花萼長約2毫米,被粗毛,萼齒披針形;花冠綠白色,長約3毫米;子房密生柔毛。莢果密集,略彎曲,長1.2~2釐米,寬約2毫米,有莢節7~9個,近禿淨或被小鉤毛。花期4~8月。

4.5 生境分佈

生於荒地草叢中。分佈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臺灣等地。

4.6 化學成份

根含液體生物鹼約0.05%,從中分離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下箴刺桐鹼、大麥芽鹼、N-甲基酪胺、β-苯乙胺等。又含γ-羥基棕櫚酸內酯0.03%,醚溶性樹脂2.1%、有機酸、還元糖、揮發油等。

地上部分含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Nb-甲基四氫哈爾滿和6-甲氧基-2-甲基-β-咔琳。

種子脂肪油、糖、生物鹼脂肪油中含油酸30.47%、亞油酸31.85%、棕櫚酸6.68%、硬脂酸1.40%、廿四烷酸6.21%,又薄層層析分出5種磷脂

4.7 藥理作用

10%葉浸劑對家兔有利尿作用灰分無效

4.8 功能主治

《南寧市藥物志》:"止血,止痛,消瘀散腫。治跌打損傷。"

4.9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

4.10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67.

用到中藥紅母雞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