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清 慶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溫證

《經》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又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蓋人於冬時,宜順寒水之令,以藏陽氣。倘陰精失藏,相火泄露,陽根不密,火旺水虧,津液被傷,及至春夏受感,而溫熱之病作矣。其證與傷寒不同,傷寒初病,外雖受邪,而內本無熱。溫病初起,即內外俱熱,其頭痛發熱自汗,頗類傷寒,但傷寒必傳陽明而始作渴,溫病初起而即發熱作渴,口燥心煩,且脈動數,不惡寒,反惡熱,午後熱益甚,與傷寒頗異。如邪在六經之表,並未入腑入髒者,法宜清解防風解溫湯,隨證加減主之。但咳身不甚熱者,以桑杏甘桔湯主之。如方入陽明之經,肺熱津枯,法宜清熱生津者,以人蔘白虎湯主之。如已入陽明之府,腸胃燥結,法宜泄熱滋陰者,以大承氣湯加味主之。

防風解溫湯

防風(三錢)桔梗(三錢)桑葉(三錢)連翹(三錢)杏仁(三錢)芍藥(三錢)丹皮(三錢)甘草(二錢)流水三杯,煎八分,溫服,覆衣飲熱粥,取微汗。治太陽經頭項痛腰脊強發熱作渴者。如入陽明經,身熱目痛鼻幹、不臥、胸燥、口渴者,去防風桑葉桔梗杏仁,加葛根,熱加元參,再熱加石膏,嘔加半夏。如入少陽經,胸脅疼痛耳聾口苦咽乾作渴者,去防風桑葉桔梗杏仁,加柴胡黃芩半夏,熱加元參。如入太陰經,腹滿嗌幹發熱作渴者,去連翹桔梗杏仁,加生地。如入少陰經,口燥舌幹發熱作渴者,去連翹桔梗杏仁芍藥,加生地、天冬元參。如入厥陰經,煩滿囊縮發熱作渴者,去連翹桔梗杏仁,加生地、當歸

桑杏甘桔湯

桑葉(三錢)杏仁(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二錢)紫菀(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制)茯苓(三錢)水煎服。治溫病初感,但咳嗽者。

人蔘白虎湯

石膏(四錢)知母(三錢)人蔘(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粳米(半杯)流水煎大半杯,熱服,但取微汗。治溫病二日,方傳陽明之經,腑熱未作,法宜清熱而發表者。

大承氣加味湯

大黃(五錢生)芒硝(三錢)枳實(二錢炒)厚朴(二錢炒)芍藥(三錢)生地(三錢)流水煎大半杯,熱服。治溫病已入陽明之腑,腸胃燥結者。如腸胃未至燥結,第用滋陰法,不用承氣。即燥結未甚,亦當俟之六日經盡之後,腑熱內實,用泄熱滋陰之法,一下而清矣。若燥結已甚,即三五日內,亦可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