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清 慶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表裏俱寒證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也。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爲在裏,不可發汗。按以上諸證,或太陽表寒未解而裏寒將作,或少陰裏寒內起而表寒外束,故以表裏俱寒證統之。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水煎服。按下後脈促,表邪未解,而益以胸滿,則陽衰胃逆,濁氣衝塞,故用桂枝生薑以驅表裏之寒,用大棗甘草補脾精也。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附子(一錢)水煎服。按微惡寒者,不止脾陽之虛,而腎陽以敗,故加附子之辛溫以驅裏寒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錢)細辛(二錢)附子(一錢炮)水煎麻黃去沫,入諸藥同煎,溫服。按寒邪已傳腎臟,而猶帶表寒,內有少陰,則宜溫裏;外有太陽,則宜發表;故用麻黃散太陽外寒附子少陰內寒細辛陰邪之衝逆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錢)附子(一錢)甘草(二錢炙)水煎麻黃去沫,納諸藥同煎,溫服。按此方用麻黃太陽之表,用附子甘草癸水而培己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