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經大成》

清 黃庭鏡;鄧學禮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乙癸同源說

古稱乙癸同源,肝腎同治,其說維何?蓋火分君相,君火居乎上而主靜,相火處乎下而主動。君火唯一,心主是也。相火有二,乃腎乃肝。腎應北方壬癸,於卦爲坎,於象爲龍,龍潛海底,龍起而火隨之。肝應東方甲乙,於卦爲震,於象爲雷,雷藏澤中,雷起而火隨之。澤也海也,無非水也,無非下也,故曰乙癸同源。東方者,天地之春也,勾萌甲拆,氣滿乾坤。在人爲怒,怒則氣上而居七情之升。在天爲風,風則氣鼓而爲百病之長。怒而補之,將逆而鬱結。風而補之,將暴而摧折矣。北方者,天地之冬也,草木黃落、六宇蕭條。在人爲恐,恐則氣下而居七情之降。在天爲寒,寒則氣慘而應萬象之衰。恐而泄之,將悚而顛撲。寒而瀉之,將斂而戰慄矣。所謂東方之木,非虛勿補,補腎即所以補肝。北方之水無實毋瀉,瀉肝乃所以瀉腎,中有至理也,故曰肝腎同治。雖然木既常實耳,水既常虛耳,又言補肝瀉腎者何哉?蓋邪不可亢,亢則害正,瀉之猶補之也。正宜長固,固則御邪,補之猶瀉之也。若夫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屬也,滋水之源,木賴以榮。氣有餘者泄之,木之屬也,伐木之幹,水用而充,則又是肝腎同治矣。少火生氣,氣有餘便火。壯火食氣氣不足便是寒。瀉木所以抑氣,補水所以制火,氣即火,火即氣,則又是乙癸同源矣。是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