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腫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ng shuǐ zhǒng

2 英文參考

edema caused by win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風水腫爲病證名[1]水腫之一,亦稱風水[1]。由脾腎氣虛,汗出當風所致[1]。《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夫風水腫者,由脾腎氣虛弱所爲也。腎勞則虛,虛則汗出,汗出當風,風氣內入,還客於腎,脾虛又不能制於水,故水散溢皮膚,又與風溼相搏,故云風水也。”證見身體浮腫皮膚欲裂,上氣喘急,不能眠臥,骨節痠痛惡風腳弱,脈浮而緊等[1]。治宜散風祛溼健脾補腎,通利小便[1]。可用防風散麻黃散大腹皮散等方[1]

參見風水風水爲病名,水腫病之一,亦稱風瘃[2]。出《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又:“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而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諸病源候論·水腫病諸候》:“風水病者,由脾腎氣虛弱所爲也,腎勞則虛,虛則汗出,汗出逢風,風氣內入,還客於腎,脾虛又不能制於水,故水散溢皮膚,又與風溼相搏,故云風水也。令人身浮腫,如裹水之狀,頸脈動,時咳,按腫上,凹而不起也,骨節疼痛惡風是也,脈浮大者,名曰風水也。”《醫宗金鑑·腫脹總括》注:“上腫曰風,下腫曰水。故風水之證,面與脛足同腫也。”又:“從上腫者,多外感風邪,故宜乎汗;從下腫者,多內生溼邪,故宜乎利水。”本證可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等疾患[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5.

治療風水腫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