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蟎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èi mǎn bìng

2 英文參考

[醫] pulmonary acariasis

3 概述

肺蟎病(pulmonary acariasis)早在1944年便在錫蘭(現斯里蘭卡)發現肺蟎病,但至今仍未完全爲醫務工作者所熟悉,未引起足夠重視的呼吸系統疾病,它是由嗜肺蟎類隨空氣、水和食物侵入機體,經呼吸道並寄生於肺部而引起的肺寄生蟲病

肺蟎病起病緩慢,臨牀表現不一,或類似感冒支氣管炎,或類似肺結核,或呈哮喘樣發作。絕大部分患者咳嗽咳痰,其次爲厭食乏力、低熱、胸悶胸痛盜汗、氣急或哮喘。如蟎蟲同時侵犯皮膚消化道,可出現皮膚瘙癢、皮疹或腹痛腹瀉體重減輕等。甲硝唑滅滴靈)、吡喹酮爲常用治療藥物。本病誤診率甚高,有報道達33.3%~77.35%,且有報道誤診肺結核長達11 年者。延誤治療者預後差。

4 疾病名稱

肺蟎病

5 英文名稱

pulmonary acariasis

6 別名

肺蟎症

7 分類

呼吸科 > 感染性疾病 > 肺寄生蟲病

8 ICD號

B88.0

9 流行病學

早在1944年便在錫蘭(現斯里蘭卡)發現肺蟎病,本病有明顯職業性,從事糧食及中草藥貯存、加工、銷售及紡織工人患病率較一般人羣明顯增多,一般報道爲5.3%~17.9%。但有報道在糧食中生長雌雄蟎在性成熟24h內即行交配產卵產卵期約爲1個月,產卵總數40~100粒。成蟲可以生長小麥、稻穀、大米麪粉、糠麩、奶粉、黃豆、瓜子肉、杏仁花生仁,乾酪、蜜餞、果脯、肉乾、火腿中草藥棉花等中,其最適生存溫度爲25~30℃,超過45℃全部死亡,15℃以下活動發育均停止,低於10℃不能存活。雄蟲存活約60~80天,雌蟲存活約100~150天。嗜肺蟎能在人和動物體內或體表寄生發育、繁殖,導致宿主器官損害。

10 病因

肺蟎病是由嗜肺蟎類隨空氣、水和食物侵入機體,經呼吸道並寄生於肺部而引起的肺寄生蟲病。本病有明顯職業性,從事糧食及中草藥貯存、加工、銷售及紡織工人患病率較一般人羣明顯增多,一般報道爲5.3%~17.9%。

11 病機

嗜肺蟎類經呼吸道進入,首先寄生支氣管末端及肺泡囊內,並藉其顎體和足體遷徙到肺其他部位,其發病除因肺蟎移行過程中對肺泡局部機械刺激引起急性炎症反應外,蟲體、代謝產物、蟲卵都是強烈的過敏原,可引起Ⅰ型、Ⅲ型甚至Ⅳ型變態反應,導致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細支氣管周圍炎、哮喘以及肺實質和間質的損害,出現肺內結節性病變、肺纖維化等。

兩肺可見散在或融合略呈圓錐形結節,1~2mm大小,個別可達5mm以上,多靠近髒層胸膜,略隆起,微黃,切面可見到金黃色物質,結節壓片可找到蟎蟲。這些改變是由於蟎蟲在肺細支氣管內繁殖形成病竈,引起炎症導致鄰近的肺組織實變。其主要病理改變是細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杯狀細胞增多、基底膜增厚,支氣管黏液腺增生、肥大、平滑肌增厚、管腔狹窄,細支氣管支氣管周圍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肉芽組織形成和結締組織增生,炎性滲出物增加等類似肺間質炎症的表現。偶亦可見廣泛的肺實變及局部胸膜粘連。

12 肺蟎病的臨牀表現

肺蟎病緩慢起病,臨牀表現不一,或類似感冒支氣管炎,或類似肺結核,或呈哮喘樣發作。絕大部分患者咳嗽咳痰,其次爲厭食乏力、低熱、胸悶胸痛盜汗、氣急或哮喘。痰多爲白色泡沫狀,偶有痰中帶血,合併細菌感染時有膿性痰。部分病人有長期乾咳,或嚴重哮喘。查體,肺部可聽到幹囉音,少數有溼囉音哮鳴音。如蟎蟲同時侵犯皮膚消化道,可出現皮膚瘙癢、皮疹或腹痛腹瀉體重減輕等。

13 肺蟎病的併發症

常合併細菌感染

14 實驗室檢查

14.1 一般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正常或輕度增加。嗜酸粒細胞常增高,約佔10%~50%。血清IgE明顯增高,可達正常人的5~6倍。IgG和IgA也增高,IgM在疾病早期雖有不同程度增高,但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痰可有較多的嗜酸粒細胞。偶見夏科結晶。留24h痰經5%~7.5%氫氧化鈉消化2~3h,離心塗片鏡檢找到蟎成蟲幼蟲或卵可確診。

14.2 免疫學檢查

常用的免疫學檢查有:

14.2.1 (1)皮試

目前多用蟎變應原點刺試驗(SPT),其總陽性率達80%。

14.2.2 (2)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

間接熒光抗體驗方法簡便,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好,陽性率在90%以上。

14.2.3 (3)間接血凝試驗(IHA)

間接血凝試驗陽性率較IFA稍低,約85%,其特異性也較好,診斷肺蟎病時其滴度宜≥1∶16。

14.2.4 (4)生物素-親和素酶聯免疫吸附(ABC-ELISA)試驗

生物素-親和素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簡便、快捷、易推廣,其陽性率在80%左右。

14.2.5 (5)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IISA)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是近年來採用對蟎蟲病患者血清抗體檢測的一種方法,若以吸光度值OD≥3爲陽性,則肺蟎病患者陽性符合率爲83%,非肺蟎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陰性符合率爲90%,健康人的陰性符合率爲95%。由於它具有敏感性高,特異性強的優點,故可用於肺蟎病的診斷和重點人羣流行病學調查。但此等試驗必須與臨牀結合,才能正確診斷。

15 輔助檢查

X線表現主要徵象有肺門陰影增寬,紋理增粗紊亂,兩肺中下野可見雲霧狀陰影,肺門部及兩肺可有散在、大小不等(2~5mm)的結節狀或斑點狀陰影,此爲肺蟎病特徵性的X線表現。有報道肺蟎病X線胸片有此等徵象者達70%~80%。

16 肺蟎病的診斷

從事糧食、中草藥或紡織的貯存、加工、調劑、銷售及密切接觸者,如具有呼吸道症狀或體徵,經長期抗感染治療無好轉或時輕時重,遷延不愈,血象嗜酸粒細胞增多,X線肺門增寬、紋理粗亂、有散在小結節或小片狀陰影;免疫學檢查血清特異性抗體陽性者,應予懷疑,如痰找到蟎成蟲幼蟲或卵可確診肺蟎病

17 鑑別診斷

肺蟎病易與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Leofflers綜合徵、胸內結節病肺血吸蟲病肺部感染胸膜炎等病混淆,特別是有長期乾咳X線胸片有間質性改變者易誤診爲瀰漫性肺病,應仔細區別,從事糧食、中草藥工作的特定人羣多發,呼吸困難非進行性加重,胸部聽診無爆裂音,無杵狀指甲硝唑治療有效等可鑑別。

18 肺蟎病的治療

肺蟎病以往曾用卡巴胂乙胺嗪等藥治療,卡巴胂對肺蟎蟲病有肯定療效,但因其毒性太大,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已被甲硝唑滅滴靈)代替,甲硝唑殺蟎效力佳,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少,療效可達90%以上。成人劑量0.6g/d,分3次服或0.8g/d,分2次服,7天爲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每療程間隔爲7~10天,如第1個療程結束後,治療效果不顯著,甲硝唑可加至1.2 g/d分3次服用。若3個療程後病情仍無明顯好轉,應改用其他藥物吡喹酮等治療。亦有人主張用甲硝唑每次0.4g,3次/d,連服10天爲1個療程,療程間隔爲7天,每療程前2天及最後2天加服吡喹酮25mg/(kg·d),分3次口服,對肺蟎病有很好療效。不良反應有食慾缺乏、噁心腹瀉等,停藥後消失,患者多能耐受。如合併肺部感染,則有針對性的選用抗生素治療,不良反應症狀明顯者可加用甲氧氯普氯普胺等對症處理。

肺蟎病經治療後如咳嗽咳痰胸悶等臨牀症狀消失,肺部囉音消失,X線胸片與治療前胸片相比有明顯吸收好轉,血嗜酸粒細胞正常及痰液檢查2次以上肺蟎成蟲幼蟲或蟲卵轉陰性,可視爲治癒

19 預後

肺蟎病誤診率甚高,有報道達33.3%~77.35%,且有報道誤診肺結核長達11年者。延誤治療者預後差。

20 肺蟎病的預防

做好工作單位的防塵措施,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室內通風採光,保持室內乾燥,或用甲醛溶液內蒸燻,或1%林丹(Lindane)、0.2%過氧乙乙乙酸浸泡衣服、枕套、被單等,後者浸泡10~15min,清水衝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