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技術規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ér tóng yíng yǎng xìng jí bìng guǎn lǐ jì shù guī fàn

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技術規範》由衛生部於2012年4月20日衛辦婦社發〔2012〕49號印發。

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技術規範

2 一、目的

通過健康教育、餵養指導和藥物治療等干預措施,對患有營養性疾病的兒童進行管理,及時矯正營養偏離,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3 二、管理對象

轄區內0~6歲(7歲以下)健康檢查篩查出的患營養性疾病的兒童

4 三、管理內容

4.1 (一)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1.評估分類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分別以體重/年齡、身長身高)/年齡和體重/身長身高)爲評估指標,採用標準差法進行評估分類測量值低於中位數減2個標準差低體重生長遲緩消瘦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評估分類

指標

測量標準差

評價

體重/年齡

M-3SD~M-2SD

中度低體重

﹤M-3SD

重度低體重

身長身高)/年齡

M-3SD~M-2SD

中度生長遲緩

﹤M-3SD

重度生長遲緩

體重/身長身高

M-3SD~M-2SD

中度消瘦

﹤M-3SD

重度消瘦

2.查找病因

(1)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或小於胎齡兒。

(2)餵養不當,如乳類攝入量不足、未適時或適當地進行食物轉換偏食和挑食等。

(3)反覆呼吸道感染腹瀉消化畸形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及影響生長發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預

(1)餵養指導  進行餵養諮詢膳食調查分析,根據病因評估分類和膳食分析結果,指導家長爲兒童提供滿足其恢復正常生長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攝入逐漸達到推薦攝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攝入達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

1)隨訪:每月進行營養監測生長發育評估和指導,直至恢復正常生長

2)轉診:重度營養不良兒童,中度營養不良兒童連續2次治療體重增長不良、或營養改善3~6個月後但身長身高仍增長不良者,需及時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進行會診或治療。轉診後,應定期瞭解兒童轉歸情況,出院後及時納入專案管理,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的治療意見協助恢復期治療,直至恢復正常生長

3)結案:一般情況好,體重/年齡或身長身高)/年齡或體重/身長身高)≥M-2SD即可結案。

4.預防

(1)指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採用特殊餵養方法,定期評估,積極治療可矯治的嚴重先天畸形

(2)及時分析病史,詢問兒童生長發育不良的原因,針對原因進行個體化指導;對存在餵養或進食行爲問題的兒童,指導家長合理餵養和行爲矯治,使兒童體格生長恢復正常速度。

(3)對於反覆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響生長發育的慢性疾病兒童應及時治療。

4.2 (二)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1.評估及分度

(1)評估指標

1)血紅蛋白(Hb)降低:6月齡~6歲<110 g/L。由於海拔高度對Hb值的影響,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約4%。

2)外周血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平均紅細胞容積(MCV) <80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10 g/L。

3)有條件的機構可進行鐵代謝等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2)貧血程度判斷:Hb值90~109g/L爲輕度,60~89 g/L爲中度,<60 g/L爲重度。

2.查找病因

(1)早產雙胎多胎胎兒失血妊娠期母親貧血,導致先天鐵儲備不足。

(2)未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導致鐵攝入量不足。

(3)不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胃腸疾病,影響鐵的吸收

(4)生長發育過快,對鐵的需要量增大。

(5)長期慢性失血,導致鐵丟失過多。

3.干預

(1)鐵劑治療

1)劑量貧血兒童可通過口服補充鐵劑進行治療。按元素鐵計算補鐵劑量,即每日補充元素鐵1~2 mg/kg,餐間服用,分2~3次口服,每日總劑量不超過30 mg。可同時口服維生素C以促進鐵吸收。常用鐵劑及其含鐵量,即每1 mg元素鐵相當於:硫酸亞鐵5mg、葡萄糖酸亞鐵8mg、乳酸亞鐵5mg、檸檬酸鐵銨5mg或富馬酸亞鐵3mg。口服鐵劑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胃疼、便祕大便顏色變黑、腹瀉副作用。當出現上述情況時,可改用間歇性補鐵的方法[補充元素鐵1~2 mg/(kg·次),每週l~2次或每日1次],待副作用減輕後,再逐步加至常用量。餐間服用鐵劑,可緩解胃腸道副作用

2)療程:應在Hb值正常後繼續補充鐵劑2個月,恢復機體鐵儲存水平。

3)療效標準:補充鐵劑2周後Hb值開始上升,4周後Hb值應上升10~20 g/L及以上。

(2)其他治療

1)一般治療:合理餵養,給予含鐵豐富的食物;也可補充葉酸維生素B12(VitB12)等微量營養素;預防感染性疾病。

2)病因治療:根據可能的病因和基礎疾病採取相應的措施。

(3)管理

1)隨訪:輕中度貧血兒童補充鐵劑後2~4周複查Hb,並瞭解服用鐵劑的依從性,觀察療效。

2)轉診:重度貧血兒童,輕中度貧血兒童鐵劑正規治療1個月後無改善或進行性加重者,應及時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會診或轉診治療。

2)結案:治療滿療程後Hb值達正常即可結案。

4.預防

(1)飲食調整及鐵劑補充

1) 孕婦:應加強營養,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從妊娠第3個月開始,按元素鐵60mg/d口服補鐵,必要時可延續至產後;同時補充小劑量葉酸(400 mg/d)及其他維生素礦物質分娩時延遲臍帶結紮2~3分鐘,可增加嬰兒鐵儲備。

2)嬰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應從4周齡開始補鐵,劑量爲每日2 mg/kg元素鐵,直至1週歲。純母乳餵養或以母乳餵養爲主的足月兒從4月齡開始補鐵,劑量爲每日1 mg/kg元素鐵;人工餵養嬰兒應採用鐵強化配方奶。

3)幼兒注意食物的均衡和營養,多提供富含鐵食物,鼓勵進食蔬菜和水果,促進腸道吸收,糾正兒童厭食偏食等不良習慣

(2)寄生蟲感染防治:在寄生蟲感染的高發地區,應在防治貧血同時進行驅蟲治療。

4.3 (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1.評估與分期

(1)早期:多見於6月齡內,特別是3月齡內的嬰兒。可有多汗、易激惹、夜驚等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症狀,此期常無骨骼病變。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鹼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骨X線片無異常或長骨幹骺端臨時鈣化帶模糊。

(2)活動

1)骨骼體徵:小於6月齡嬰兒可有顱骨軟化;大於6月齡嬰兒可見方顱、手(足)鐲、肋骨串珠、肋軟骨溝、雞胸O型腿、X形腿等。

2) 血生化:血鈣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顯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顯著降低。

3)骨X線片:長骨幹骺端臨時鈣化帶消失,幹骺端增寬,呈毛刷狀或杯口狀,骨骺軟骨盤加寬>2 mm。

(3)恢復期

1)症狀體徵:早期或活動期患兒可經日光照射或治療後逐漸減輕或消失。

2)血生化:血鈣、血磷、AKP、25-(OH)D逐漸恢復正常。

3)骨X線片:長骨幹骺端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增加,骨骺軟骨盤<2 mm。

(4)後遺症期:嚴重佝僂病治癒後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 查找病因

(1)圍生期儲存不足:孕婦和乳母維生素D(VitD)不足、早產雙胎多胎

(2)日光照射不足:室外活動少、高層建築物阻擋、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冬季、高緯度(黃河以北)地區。

(3)生長過快:生長發育速度過快的嬰幼兒,VitD相對不足。

(4)疾病: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腎疾病。

3.干預

(1)VitD治療:活動佝僂病兒童建議口服VitD治療,劑量爲 800 IU/d(20μg/d)連服3~4個月或2000~4000 IU/d(50~100 μg/d)連服1個月,之後改爲400 IU/d(10 μg/d)。口服困難或腹瀉等影響吸收時,可採用大劑量突擊療法,一次性肌注VitD 15~30萬IU(3.75~7.5 mg)。若治療後上述指徵改善,1~3個月後口服VitD 400IU/d(10μg/d)維持。大劑量治療中應監測血生化指標,避免高鈣血癥、高鈣尿症。

(2)其他治療

1)戶外活動:在日光充足、溫度適宜時每天活動1~2小時,充分暴露皮膚

2)鈣劑補充:乳類是嬰幼兒營養的優質來源,乳量充足的足月兒可不額外補充鈣劑。膳食中鈣攝入不足者,可適當補充鈣劑。

3)加強營養:應注意多種營養素的補充。

(3)管理

1)隨訪:活動佝僂病每月複查1次,恢復期佝僂病2個月複查1次,至痊癒

2)轉診:若活動佝僂病經VitD治療1個月後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無改善,應考慮其他非VitD缺乏性佝僂病(如腎性骨營養障礙、腎小管性酸中毒、低血磷抗VitD性佝僂病、範可尼綜合徵)、內分泌、骨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低、軟骨發育不全、黏多糖病)等,應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明確診斷。

3)結案:活動佝僂病症狀消失1~3個月,體徵減輕或恢復正常後觀察 2~3個月無變化者,即可結案。

4.預防

(1)母親:孕婦應經常戶外活動,進食富含鈣、磷的食物。妊娠後期爲冬春季的婦女宜適當補充VitD 400~1000IU/d(10~25μg/d),以預防先天佝僂病發生。使用VitAD製劑應避免VitA中毒,VitA攝入量<1萬IU/d。

(2)嬰幼兒

1)戶外活動:嬰幼兒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每日1~2 h,儘量暴露身體部位。

2)VitD補充:嬰兒(尤其是純母乳餵養兒)生後數天開始補充VitD400 IU/d(10 μg/d)。

3)高危人羣補充:早產兒雙胎兒生後即應補充VitD 800IU/d(20μg/d),3個月後改爲400I U/d(10 μg/d)。有條件可監測血生化指標,根據結果適當調整劑量

4.4 (四)超重/肥胖

1.評估與分度

(1)超重:體重/身長身高)≥M+1SD,或體質指數/年齡(BMI/年齡)≥M+1SD。

(2)肥胖體重/身長身高)≥M+2SD,或BMI/年齡≥M+2SD。

2. 查找原因

(1)過度餵養和進食,膳食結構不合理。

(2)運動量不足及行爲偏差。

(3)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

3.干預措施

(1)嬰兒期

1)孕期合理營養保持孕期體重正常增長,避免新生兒出生時體重過重或低出生體重

2)提倡6個月以內純母乳餵養,在及時、合理添加食物的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

3)控制超重/肥胖嬰兒體重增長速度,無需採取減重措施。

4)監測體重身長的增長和發育狀況,強調合理膳食,避免過度餵養。

5)避免低出生體重兒過度追趕生長

(2)幼兒期

1)每月測量一次體重,每3個月測量一次身長監測體格生長情況,避免過度餵養和過度進食,適當控制體重增長速度,不能使用飢餓、藥物等影響兒童健康的減重措施。

2)採用行爲療法改變不良的飲食行爲,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3)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方式,多進行戶外活動,儘量不看電視或電子媒體。

(3)學齡前期

1)開展有關兒童超重/肥胖預防的健康教育活動,包括均衡膳食,避免過度進食,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儘量少看電視或電子媒體。

2)每季度進行一次體格發育評價,對超重/肥胖兒童進行飲食狀況和生活方式分析,糾正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

4.醫學評價

(1)危險因素:對篩查爲肥胖兒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後,需進行危險因素評估。下列任何一項指標呈陽性者爲高危肥胖兒童

1)家族史:過度進食、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等。

2)飲食史:過度餵養或過度進食史。

3)出生史:低出生體重或巨大兒。

4)BMI快速增加:BMI在過去1年中增加≥2.0。

(2)合併症:根據兒童肥胖嚴重程度、病史和體徵,酌情選擇進行相關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高血壓脂肪肝、高膽固醇血癥、胰島素抵抗、糖耐量異常等合併症。

5. 管理

(1)對篩查出的所有肥胖兒童採用體重/身長身高)曲線圖或BMI曲線圖進行生長監測

(2)對有危險因素的肥胖兒童在常規健康檢查的基礎上,每月監測體重,酌情進行相關輔助檢查

(3)根據肥胖兒童年齡段進行相應的干預。

(4)對懷疑有病理性因素、存在合併症或經過干預肥胖程度持續增加的肥胖兒童轉診至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進一步診治。

5 四、工作要求

5.1 (一)管理方法

1.登記管理

低體重生長遲緩消瘦肥胖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進行登記管理(表1),及時干預,記錄轉歸

2.專案管理

對中重度營養不良兒童,中重度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兒童活動佝僂病兒童應建專案(表2-4)進行管理。

3. 會診與轉診

應及時將疑難病例轉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專科門診進行會診,並進行追蹤隨訪,記錄轉歸

5.2 (二)專案管理人員資質

專案管理人員需具有臨牀執業醫師資質,並接受過營養基礎知識和營養性疾病培訓。

6 五、考覈指標

(一)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專案管理率=(轄區內中重度營養不良兒童專案管理人數/轄區內中重度營養不良兒童人數)×100%

(二)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1.輕度貧血兒童登記管理率=(轄區內輕度貧血兒童登記管理人數/轄區內輕度貧血兒童人數)×100%

2.中重度貧血兒童專案管理率=(轄區內中重度貧血兒童專案管理人數/轄區內中重度貧血兒童人數)×100%

(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活動佝僂病兒童專案管理率=(轄區內活動佝僂病兒童專案管理人數/轄區內活動佝僂病兒童人數)×100%

(四)肥胖

0~6歲肥胖兒童登記管理率=(轄區內0~6歲肥胖兒童登記管理人數/轄區內0~6歲肥胖兒童人數)×100%

表1  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登記表

編號

姓名

性別

出生日期

年齡

家 庭  住 址

聯繫電話

評  估

分度

開始管理日期

(年/月/日)

結案日期

(年/月/日)

轉 歸#

# 轉歸痊癒   好轉   轉院   失訪

表2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兒童專案管理記錄

兒童姓名:         性別:        出生日期:        日     開始管理日期:        

出生史:早產 □  低出生體重 □  多胎

6個月內餵養史:純母乳□ 部分母乳□  配方奶□    開始食物轉換年齡:     

既往患病情況:                                                                                                                  

檢查

日期

年齡

體格檢查

評估

存在問題

指導

檢查

身高(cm)

體重 (kg)

結案日期:           日       轉歸痊癒□ 好轉□  轉院□  失訪□

表3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兒童專案管理記錄

兒童姓名:         性別:     出生日期:          日    開始管理日期:              

母孕期貧血情況:孕周   周  Hb    g/dl   鐵劑治療:無□ 有□(藥物      劑量      療程:   周)

母乳餵養情況:純母乳□ 部分母乳□  配方奶□     兒童開始添加含鐵食物年齡:     

兒童既往患病情況:                                                                                            

檢查日期

年齡

Hb(g/L)

存在問題

治療(藥物劑量

指導

檢查

結案日期:           日       轉歸痊癒□ 好轉□  轉院□ 失訪□

表4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專案管理記錄

兒童姓名:         性別:       出生日期:          日   開始管理日期:        

母孕期和哺乳期:未補充VitD □ 日照不足 □ 下肢痙攣 □

兒童服用VitD:無□ 有□(開始服用VitD年齡:      天   品名:       劑量      IU/d)

兒童既往患病情況:                                                                                                               

體徵:方顱□ 肋骨串珠□  肋軟骨溝□  雞胸□ 手(足)鐲□  X型腿□ O型腿□

血液檢查:血鈣:             血磷:            血AKP:           血25-(OH)D:          

X線檢查                                                                                

檢查日期

年齡

戶外活動時間

(小時/日)

存在問題

VitD治療

(品名、劑量

指導

檢查

結案日期:           日       轉歸痊癒□ 好轉□  轉院□ 失訪□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