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蔓荊子

清炒法 中藥飲片 炒法 中藥學 中藥炮製學 炒黃 中藥材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ǎo màn jīng zǐ

2 英文參考

stir-baked FRUCTUS VITIC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炒蔓荊子蔓荊子炮製品。蔓荊子的炒法已有,見《太平聖惠方》。蔓荊子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荊Vitex trifolia L.的乾燥成熟果實[1]炒蔓荊子黑色,無宿萼及短果梗[1]

4 炒蔓荊子炮製方法

宋代有炒熟(《太平聖惠方》)[1]

元代增加了炒黑(《丹溪心法》)[1]

明代有酒炒(《醫宗粹言》)[1]

清代基本同前朝方法[1]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有炒黃等[1]

蔓荊子的製法:取原藥材,去淨雜質,篩去灰屑[1]。用時搗碎[1]

炒蔓荊子炮製方法:取淨蔓荊子,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取出,搓去蒂下白膜(宿存萼)及枝梗,篩淨[1]。用時搗碎[1]

5 炒蔓荊子性狀

蔓荊子呈球形,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1]。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1]

炒蔓荊子黑色,無宿萼及短果梗[1]

6 炒蔓荊子炮製作用

蔓荊子生品常用於治療頭痛鼻塞,如香芷湯(《校注醫醇賸義》);治療風熱犯目、赤腫疼痛洗肝明目散(《萬病回春》)[1]

蔓荊子炒後辛散之性緩和,長於升清陽之氣,祛風止痛[1]。用於耳目失聰,風溼痹痛,偏正頭痛[1]。如芎菊上清丸(《中國藥典》)[1]

7 蔓荊子性味歸經

蔓荊子味辛、苦,性微寒[1]。歸膀胱、肝、胃經[1]

8 蔓荊子功能主治

蔓荊子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能[1]

蔓荊子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腫痛,視物昏暗,溼痹拘攣[1]

蔓荊子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蔓荊子生品常用於治療頭痛鼻塞,如香芷湯(《校注醫醇賸義》);治療風熱犯目、赤腫疼痛洗肝明目散(《萬病回春》)[1]

炒蔓荊子辛散之性緩和,長於升清陽之氣,祛風止痛[1]。用於耳目失聰,風溼痹痛,偏正頭痛[1]。如芎菊上清丸(《中國藥典》)[1]

9 蔓荊子炮製研究

蔓荊子揮發油、微量生物鹼蔓荊子黃酮苷、維生素Aγ-氨基丁酸等,這些成分遇高溫可被破壞[1]

9.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以水溶性浸出物爲指標,對蔓荊子生品及生碎品、炒黃品及炒黃碎品分別進行比較,結果生品爲6.72%,炒品爲7.29%,生碎品爲10.71%,炒碎品爲12.23%,認爲蔓荊子炒黃搗碎品確能提高煎出效果[1]蔓荊子生品及各炮製揮發油含量是:生品>微炒品>炒焦品>炒炭[1]揮發油薄層層析圖譜顯示,生品及各炮製品基本相似,但各樣品斑點的顏色和大小各不相同,炒炭品出現了其他樣品未有的紫紅色斑點[1]。測定了山東地區蔓荊子不同炮製品的浸出物和揮發油含量,結果醇浸出物在6.66%~11.27%之間,揮發油在0.37%~0.55%之間,炮製後呈降低趨勢[1]比較了不同炮製品的總黃酮含量,以10%酒拌後打碎品含量最高,爲0.406%[1]

9.2 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炮製品均能顯著提高痛閾,但是生品明顯地強於炒制品,醇提取物明顯地強於水提取物[1]。另有報道,鎮痛作用以酒拌品和生品作用最強[1]

9.3 工藝研究

根據蔓荊子有關炮製文獻記載,結合實踐經驗,有人提出了改進的炮製工藝[1]。即取淨蔓荊子,加10%黃酒(或5%的白酒)拌潤,待酒被吸盡後,取出攤開曝幹或微火炒後再攤晾至於[1]。用前搗碎[1]

10 炒蔓荊子的貯存方法

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十燥處[1]

11 參考資料

  1.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09-11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