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清 何夢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內傷惡寒有五

一爲陽衰表虛

此《經》所謂陽虛惡寒也。治宜姜、附、參之類,助陽固表。又有痹氣一症。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指臟腑言)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氣也,(寒溼之氣凝閉於肌體。)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此則陽衰而兼寒實者也。

一爲陰乘陽

上焦陽虛下焦素有陰寒之氣,發動乘虛上幹,故惡寒也。

一爲陽氣鬱陷

或酒食、痰血、水溼、瘡毒,鬱抑陽氣於裏,不達於表;或勞倦鬱抑,中氣下陷,不能升發,則表虛而怯寒也。或發之,或吐之。(產後血瘀、乳脹皆能致之。)觀邪塞上焦不通,抑遏陽氣,東垣用昇陽益胃湯,丹溪用吐法,吐出溼痰,使陽氣隨吐升發,可見矣。

一爲熱盛氣散

熱盛於裏,火能生風,衝突元氣,氣從火散,故凜凜而寒,甚則振顫,鼓頷咬牙戰慄如傷神守,有以大承氣湯(見大便不通)下之而愈者。此外假寒,而內真熱之症也。(此爲陽盛格陰,與陰盛格陽相反。陽,指內熱言;陰,指外寒言。內熱外寒,兩相格拒,所謂陽盛格陰也。)

一爲肺被火刑

肺主皮毛,熱則氣張汗越,失其斂肅之權,腠理虛疏,不任風寒,故惡之。上明惡寒之理。至內傷外感之辨,晝夜之分,詳後。

內外之辨

外感惡寒,雖近烈火不除;內傷惡寒,得就溫暖則解。

一晝夜之分

夜寒者,陰氣(即寒邪)。旺於陰分;(爲裏、爲髒、爲血。)晝寒者,陰邪加於陽分;晝夜俱寒者,重陰也。(與《發熱篇》熱分晝夜條對看,更詳味下條自明。)按陽虛畏寒而惡陰,故旦安而暮亂;(至夜則寒也。)陰虛則畏熱而惡陽,故夜寧而朝爭;(晝則熱也。)此正虛之候也。陽邪實者,遇陽而愈旺,故朝熱而暮輕;陰邪實者,逢陰而更強,故夜寒而晝減;此邪實之候也。陽虛陰邪乘於陽分,則氣行陽二十五度而病發,故日寒而夜息;陰虛陽邪陷於陰分(即血分也),則氣行陰二十五度而病發,故夜熱而晝涼;(觀瘧疾或日發,或夜發,可見矣。)此正虛挾邪之候也。其有晝夜俱熱甚者,爲重陽無陰;晝夜俱寒甚者,爲重陰無陽;晝寒夜熱者,爲陰陽交錯也。其有久病虛弱,無分晝夜,作止不時者,以正氣不能主持,而陰陽相乘勝復無常也。(若壯實人初病見此,又爲邪正相攻,不時擾動之故。觀傷寒少陽往來寒熱,初無定期可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