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清 何夢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遇事而驚者,由於外也;因病而驚者,動於中也。心爲熱所乘,則動而驚。而屬之肝膽者,以肝主動,而膽虛善驚也。(膽小及膽大而虛者,皆善驚,由血液不足也。血液者水也,水主靜,水足則靜而不易動,故不驚。)心肝賴血以養,血虛則心之神無所根據,肝之魂亦不藏。五臟之熱,皆得乘心而致驚。《經》謂∶陽明病者,惡人與火,(胃熱惡人之擾與火之熱,不得安靜清涼也。)聞木音則惕然而驚。(木生火而主動故也。)舉陽明可概其餘矣。內火之驚,脈多浮數;外事之驚,脈多浮動,動脈如豆搖搖不定是也。黃連安神丸。驚則氣上,以重墜之藥鎮其浮越。(丹砂龍骨之類。)由於火盛血虛者,甘寒滋潤之劑以瀉心補血。驚則心神出而舍空,液入成痰,拒其神不得歸,而驚不能已,十味溫膽湯養心湯壽星丸、(見狂癲。)控涎丹(見痰)加辰砂、遠志。驚由於火,而致火多端,有五飲停蓄鬱成火者,五飲湯丸。(見痰飲。)由溼鬱成熱者,羌活勝溼湯。(見傷溼。)因寒而鬱成熱者,散寒火自退。熱鬱有痰,寒水石散氣鬱有痰,加味四七湯。睡臥不安,時時驚覺者,溫膽湯加棗仁、蓮肉,以金銀同煎,吞十四友丸,或鎮心丹遠志丸驚者平之,子和謂平,乃平常之義。如聞響而驚者,常擊物作響,使習聞如平常,則不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