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溼

中醫病證名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án shī

2 英文參考

cold hygro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ld wetnes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寒溼:1.病邪;2.病證名。[1]

4 病邪·寒溼

寒溼爲病邪。即寒與溼相合的病邪,致病則衛外的陽氣不行,血流不暢,發生肌膚疼痛關節攣痹等症。[1]

寒溼指傷於寒溼而致的病證。《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寒溼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營血泣,衛氣去。”《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則謂:“寒溼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溼,發肌肉痿,足痿不收,濡瀉血溢。”又:“感於寒溼,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痛。”《傷寒指掌》卷四“脈沉遲而濡,身無熱,但吐瀉,口不渴,小水清利,身痛重著,或手足疼痛者,爲寒溼,宜分滲兼溫中,胃苓湯炮姜木瓜、重者,加附子。”

5 病證名·寒溼

寒溼爲病證名。由於溼困脾胃,損傷脾陽,或患者平素脾腎陽虛而致水飲內停。可見畏寒肢冷,腹脹泄瀉浮腫等症。[1]

6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