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清 何夢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顫振

顫,搖也∶振,戰動也。亦風火搖撼之象,由水虛而然。(水主靜,虛則風火內生而動搖矣。)風木盛則脾土虛,脾爲四肢之本,四肢乃脾之末,故曰風淫末疾。(有頭搖動而手足不動者,木氣上衝也。)風火盛而脾虛,則不能行其津液,而痰溼亦停聚,當兼去痰。子和治馬叟,風搐三年,掉顫抖搜之甚,如線引傀儡,以防風通聖散(見中風)汗之,繼服湧劑吐痰一二升,又下行五七次,數日又再湧去痰三四升,又下數行乃愈。但覺極寒,蓋衛氣未復也,以散風導氣藥調之。不用溫熱,恐又動火故也。風火交盛者,摧肝丸氣虛者,參術湯。(氣虛不能周,四肢虛風所鼓故動。)心血虛者,補心丸。挾痰,導痰湯(見痰)加竹瀝。老人戰振,定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