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言》

清 莫枚士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正水風水診法論

目裹腫、頸脈動、時咳諸症,正水風水同。但有此諸症,而按其腫上隨手起者正水,不起者風水,以此爲別。且必股冷腹大,乃爲正水已成,則正水重於風水也。《靈·水脹》水始起也,目裹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腫(俗本“腫”作“腹”,今從《病源》引)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金匱·水氣》視人之目裹上微腫,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文義甚明。《病源》於水腫,全據《靈樞》,於風水,全據《金匱》,分別當已。惟風水久久變成水病,則亦按之隨起,故《肘後方》曰∶水病之初,先兩目上腫起,如老蠶色,俠頸脈動,股裏冷,脛中滿,按之沒指,腹內轉側有聲,此其候也;不即療,須臾身體稍腫,腹盡脹,按之隨手起,則病已成。非與經違也。葛意以風水正水之初起,而渾言之曰水者,亦以有股裏冷一症耳!實與諸經相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