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腦腫瘤切除術

腦幹腫瘤手術 手術 顱內腫瘤手術 幕下腫瘤手術 神經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nǎo zhǒng liú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resection of tumors of the midbrain

3 手術名稱

中腦腫瘤切除術

5 ICD編碼

01.5915

6 概述

腦幹腫瘤多爲神經膠質瘤,其中以星形細胞腫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佔大多數,其餘爲室管膜瘤、少支膠質細胞瘤和混合性膠質瘤。血管細胞瘤(血管網狀細胞瘤)也不少見。此外,還可見病理上已劃入血管畸形內的海綿狀畸形海綿狀血管瘤)。按腫瘤發生部位,以橋腦居多,中腦和延髓較少,但有時可波及整個腦幹。原發於延髓腫瘤,尚可累及上段頸髓。腦幹腫瘤發生於各年齡組,但以小兒、青年多見,中老年也有發生腫瘤浸潤性,但也有的呈結節狀或爲混合性,或有囊性變。臨牀表現以腫瘤損害腦幹的部位、範圍與程度有所不同,晚期可出現顱內壓增高腫瘤的供血來自椎-基底動脈大腦動脈分支。腫瘤比較侷限、呈結節狀和分化較好的腦幹膠質瘤適於手術治療,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術後輔以放療等可延長生存期。腦幹海綿狀畸形的發病率在MRI時代呈增長趨勢。病理上已劃入血管畸形內,但由於其反覆出血(每個病竈的年出血率約爲5%),病竈逐漸增大,在腦幹內起到佔位作用,故傾向於按腫瘤對待腦幹海綿狀血管畸形比其他部位的海綿狀血管畸形預後更差,對於病竈已凸出到軟腦膜者,應考慮手術切除。腦內的海綿狀血管畸形不同於鞍旁、海綿竇的海綿狀血管畸形,它本身是一團異常血管,供血動脈細小,其內夾雜有血栓機化物質,與周圍腦組織有明確界限(黃變和膠質增生),切除比較容易。但應注意,病竈周圍常伴有發育性的靜脈異常(DVA),該靜脈是正常腦組織血液流出通路,故不能損傷血管細胞瘤多見於延髓、橋延交界背側或延頸髓背側,其血液供應很豐富,若能夠在手術中首先處理好供血動脈(主要來自小腦後下動脈),則可以全部切除腫瘤,取得滿意結果。手術應在顯微鏡下完成。

目前腦幹腫瘤手術切除的適應證主要是起自腦幹但邊界比較清楚、向腦幹外方向生長者。腦幹手術入路的選擇主要是根據腫瘤已突破腦幹或最接近腦幹表面的位置而定。該處一般顯示膨隆、色淡,除血管腫瘤外,一般局部的血管減少。由於此處腦幹功能已受到影響,切開後可不增加新的症狀或僅有輕度的加重。有時,病變去掉後,壓迫作用解除,反而使症狀得以緩解。當然,應該強調,手術對腦幹造成嚴重損傷,特別是累及延髓呼吸中樞心血管中樞、中腦網狀結構者,都可招致嚴重後果。因此,深入研究腦幹的實用解剖,明確重要結構解剖部位,也是臨牀一個重要課題。Kyoshima等研究者提出通過第四腦室底進入腦幹的兩個“安全”帶:一個是面丘上三角(suprafacial triangle),其內界是內側縱束,尾界是面神經(腦內段),外界是小腦腳;另一個是面丘下三角(infrafacial triangle),其內界是內側縱束,尾界是髓紋,外界是面神經。在這兩個三角區內,重要結構排列不很密集,而且據研究腦幹實質的血供主要來自腹側和側方的動脈穿通支,而不是第四腦室底的表面,由這兩個三角進入腦幹相對安全(圖4.3.2.4.1-0-1)。當然,這兩個三角的腹側深面是內側丘系,是不能損傷的。進入第四腦室底和接近腦幹的背側,通常需要分開小腦蚓部,但有時會損傷齒狀核,切開下蚓部可能會損傷前庭系統有聯繫的小腦纖維,引起蚓部尾端綜合徵(caudal vermis syndrome),導致構音障礙、緘默、軀幹性共濟失調等。根據Matsushima和Rhoton等研究報告的“小腦-延髓裂(cerebello-medullary fissure)”的解剖特點,近年有人經暴露第四腦室底和腦幹後外側,免除了切除小腦蚓部(但有時需切除扁桃體)。小腦延髓裂向頭端是小腦扁桃體和二腹葉;尾端是延髓脈絡叢和側隱窩。小腦延髓裂向頭端可延伸到第四腦室頂,向側方進入小腦延髓池和小腦腦橋角池。小腦延髓裂將小腦扁桃體延髓分開,是通往第四腦室腦幹側方的安全、自然的路徑(圖4.3.2.4.1-0-2)。

腦幹的手術入路一般有如下選擇:①翼點入路,適用於大腦腳、腳間窩處的腫瘤;②顳下入路,適用於中腦和橋腦上半部偏一側的腫瘤;③枕下-小腦幕上入路,適用於中腦後部、後外側部的腫瘤;④幕下-小腦上入路,又有中央、旁中央、外側和極外側入路之分,適用於中腦後方、側後方的腫瘤;⑤枕下後正中入路,適用於橋腦、延髓背側正中的腫瘤;⑥枕下-乳突後和枕下-極外側入路,適用於橋腦、延髓側方的腫瘤(圖4.3.2.4.1-0-3~4.3.2.4.1-0-5)。

中腦腫瘤影像表現見圖4.3.2.4.1-1。

7 適應

中腦腫瘤切除術適用於:

1.中腦膠質瘤爲結節性,屬1~2級,惡性程度較低者。

2.中腦血管細胞瘤,先天性腫瘤等。

8 禁忌症

1.中腦腫瘤晚期,腫瘤巨大,廣泛性浸潤中腦者。

2.顱內壓增高,已有意識障礙者,手術宜慎重考慮。周身情況不佳,呈衰竭狀態者亦不適於手術。

9 術前準備

CT或MRI檢查,明確腫瘤在中腦內的浸潤範圍,是否呈結節狀或呈囊性變及腫瘤血運情況。

11 手術步驟

1.切口  多采用小腦幕上枕葉下入路切口(圖4.3.2.4.1-2A)。

2.從腫瘤主要生長一側的顳、頂、枕部開顱,皮瓣翻向枕下,骨瓣向顳側翻轉,硬腦膜呈瓣形切開,翻向矢狀竇側。

3.探查腫瘤與切除腫瘤  用腦壓板沿巖骨嵴後、小腦幕上將顳枕葉抬起,進入小腦幕裂孔區。沿途的橋靜脈以電凝切斷。部分切開小腦幕裂孔遊離緣,即顯出中腦腫瘤(圖4.3.2.4.1-2B)。

中腦膠質瘤多呈灰褐色,突向環池,血管細胞瘤爲紫紅色。電凝腫瘤表面血管,用穿刺穿刺,如有囊液則將其抽出。在腫瘤突起部選一無血管區切開,進入腫瘤內,用活檢鉗取腫瘤組織,明確腫瘤性質與分化程度。於瘤內吸除大部瘤組織或用活檢鉗小塊地摘取。小出血點宜用棉片壓迫止血或雙極電凝止血腫瘤向一側小腦橋腦角生長的部分,可繼續做瘤內分塊切除(圖4.3.2.4.1-3)。

實體血管細胞瘤的血供十分豐富,先遊離和電凝切斷供血動脈,用雙極電凝處理腫瘤表面血管,使腫瘤體積縮小,然後完整切除。

4.仔細止血後,衝淨傷口,逐層關閉切口,於瘤牀、環池放一小硅膠管引流。

12 中注意要點

1.手術應在顯微鏡直視下進行,切除腫瘤組織勿超出其邊界,以免增加腦幹損傷

2.止血徹底,避免傷及鄰近的主要血管和顱神經

13 術後處理

加強護理。腦幹手術易並發生命體徵改變,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輔助呼吸

14 併發症

1.並發腦損傷,術後昏迷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需要輔助呼吸氣管切開

2.腦幹水腫引起強直性痙攣發作,常規應用鎮靜藥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3.併發高熱時,採用冬眠低溫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