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元耗損喘

中醫病證名 喘證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虛喘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ēn yuán hào sǔn chuǎn

2 概述

真元耗損喘爲病證名[1]。見《證治準繩·喘》。指腎虛不能納氣的氣喘[1]

虛喘·腎陽衰微證(deficient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exhaustion[2])是指腎陽不足,納氣無權,以喘促日久,呼多吸少,稍一活動則喘更甚,呼吸不能接續,神怯,汗出,肢冷,腰痠夜尿多面浮脛腫精神萎頓,痰多清稀,舌淡,脈沉細無力或弦大而虛等爲常見症的虛喘證候[2]

3 真元耗損喘病因病機

真元耗損喘多由喘證久延,或大病後元氣受傷,真陽虛憊,腎氣不能歸元,孤陽浮越所致[2]

4 真元耗損喘症狀

醫貫·喘》:“真元耗損喘,出於腎氣之上奔。其人平日若無病,但覺氣喘,非氣喘也,乃氣不歸元也。視其外證四肢厥逆,面赤煩躁惡熱,似火非火也,乃命門真元之火離其宮而不歸也。察其脈,兩寸雖浮大而數,兩尺微而無力,或似有無爲辨耳。”

5 證候分析

久病肺虛及腎,氣失攝納故見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喘甚;腎虛精氣耗損,則見形瘦神憊;腎陽既衰,衛外之陽不固故汗出;陽氣不能溫養於外,則肢冷、面青陽虛氣不化水而見跗腫舌苔淡白、黑潤,脈微細、沉弱均爲腎陽衰弱之徵。若真陰衰竭,陰不斂陽,孤陽上越,氣失攝納,則見喘急面紅,咽乾煩躁,足冷,汗出如油舌紅少津,脈細數等戴陽之徵。[3]

6 真元耗損喘的治療

6.1 治法

補腎納氣[3]

補腎納氣平喘止咳[4]

6.2 方藥治療真元耗損喘

真元耗損喘治宜八味丸安腎丸養正丹,煎人蔘生脈散送下[4]。喘稍定後,以大劑參芪補劑加破故紙、阿膠牛膝[4]八味丸河車爲丸吞服亦可[4]

類證治裁·喘症論治》:“腎陽虛氣脫,孤陽浮越,面赤煩躁,火不歸元,七味地黃丸人蔘麥冬腎不納氣,身動即喘,陰陽樞紐失交,急須鎮攝,腎氣湯沉香從陰引陽都氣丸入青鉛,從陽引陰。”

金匱腎氣丸[備註]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方論》):桂枝附子熟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溫補腎陽,參蛤散[備註]參蚧散(《嚴氏濟生方》):人蔘蛤蚧納氣歸腎[4]。若衝氣上逆,臍下築動,氣從少腹上奔者加紫石英磁石沉香等鎮納之[4]

6.3 鍼灸治療真元耗損喘

[4]

選穴:以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穴爲主。取定喘膏肓肺俞氣海俞腎俞太淵太溪

隨證配穴心悸怔忡者,加內關神門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可加灸法

方義:定喘膏肓肺俞太淵諸穴如前所述。氣海俞腎俞可固本培元,以納氣平喘太溪腎經原穴,可補腎填精。

6.4 真元耗損喘食療方法

[5]

6.4.1.1 推薦食材

核桃肉、山藥韭菜、豬腰、蛤蚧枸杞子紫河車冬蟲夏草等。

6.4.1.2 推薦食療

1.冬蟲夏草蒸鴨(《本草綱目拾遺》):老雄鴨1只(約重2000g)宰殺,去毛、肚雜,納冬蟲夏草15~30g,加適量醬油、酒,如常法蒸爛。每日2次,喝湯食肉,7天爲1個療程。  2.參桃湯(《古今醫鑑》):人蔘6g,胡桃肉2枚,以上二味水煎,加生薑3片、大棗2枚。每晚臨睡時服湯並食胡桃肉、人蔘大棗

3.乾薑豬腎湯(《肘後方》):乾薑90g,豬腎2枚。將豬腎洗淨,去臊筋,切細;乾薑爲末,同入砂鍋內,加水煮熟,加少許食鹽調味。每日2次,喝湯食肉,7天爲1個療程。

7 關於虛喘

虛喘(dyspnea of deficiency type[6]、deficient dyspnea[6])爲病證名[7]。見《丹溪心法·喘》。是指辨證虛證喘病[7][7]

8 關於喘證

喘證爲證名。簡稱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爲臨牀主症,其發病與肺腎關係密切,蓋“肺爲氣之主,腎爲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納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見《類證治裁·喘證論治》)。喘證頗多危急病情,須辨證精確,治療及時。

喘證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爲特徵。嚴重者每致喘脫。爲外感六淫內傷飲食、情志,以及久病體虛所致。其病主要在於肺、腎,亦與肝、脾等髒有關。[7]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髒病變影響,致肺氣上逆,肅降無權,出現氣短喘促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等症狀的病證。一般來說,邪氣壅肺者爲實喘精氣內虛者爲虛喘[7]

喘證大要分爲實喘虛喘兩大類,實喘邪氣壅肺,氣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氣[7]實喘的基本病理屬於“清濁相干,氣亂於肺。”(見《黃帝內經靈樞·五亂》)如外感六淫,水飲痰濁壅阻於肺,使肺氣失於宣降,此爲實喘稟賦虛弱或元氣虧損,使“肺主氣”的功能明顯削弱,以致腎不納氣,治予培補攝納[7]

實喘以祛除病邪爲大法,虛喘補元攝納爲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證元氣已損,兼有病邪(痰濁、水飲、氣壅)者,屬於虛實夾雜之證,治宜兼用扶正與祛邪二法,通常在發病時,先以祛邪爲主;邪去大半,則以扶正法爲主。喘證發作,每兼咳嗽,亦須喘、咳同治。如喘而聲高氣粗,喉中痰鳴聲如拽鋸者,稱之爲哮喘,簡稱爲哮。除藥物治療外,亦可配合針、灸、外治藥物穴位電離子透入法。至於虛喘實喘,又可因爲病因證候體質等不同情況而分爲多種證型。

喘證可見於多種急、慢性疾病的過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臟腑病變影響於肺所致。爲此必要時需結合辨病,與有關病篇互參,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點,並掌握其不同的預後轉歸[7]

現代醫學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發生呼吸困難時,可參照治療。[7]

詳見喘證條。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 [3]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5-70.
  4. ^ [4]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48-50.
  5. ^ [5]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33-37.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67.

治療真元耗損喘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