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硬膜外血腫清除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 別名

顱內硬膜外血腫清除術; Evacuatin of Cranial Epidural Hemorrhage;evacuatin of extradural hematomas

3 分類

神經外科/顱腦損傷手術/顱腦閉合傷手術

4 ICD編碼

01.2407

5 概述

硬腦膜外血腫比較常見,佔顱腦損傷的3%~6%。顱內血腫中約1/3爲硬腦膜外血腫。此類血腫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15~30歲較爲多見,小兒則少見。出血來源有:①腦膜動脈。最爲常見。此動脈經棘孔入顱後,沿顱骨內板的腦膜動脈溝走行,在翼點分爲前後兩支,各支均可被撕破形成血腫。尤以前支更爲常見。②上矢狀竇或橫竇。骨折線經靜脈竇時可致損傷形成血腫。③腦膜靜脈。此靜脈腦膜動脈伴行,損傷後可致血腫,但比較少見。④板障靜脈或導血管顱骨板障內有網狀的板障靜脈和穿通顱骨的導血管損傷出血可沿骨折線流入到硬腦膜外形成血腫。⑤腦膜動脈和篩前、後動脈。顱前窩骨折時可招致損傷,但很少見。不同的出血源如(圖4.2.1.3-1)所示。

根據血管損傷部位的不同發生血腫的部位亦各異。腦膜動脈主幹損傷血腫多在顳部,並可向額部或頂部擴展;前支損傷血腫多在額頂部;後支損傷血腫多在顳頂部。比較少見的上矢狀竇損傷血腫可位於單側矢狀竇旁,亦可發生在竇的兩側;橫竇損傷血腫多位於顱後窩,亦可同時發生在枕部,凡發生在上矢狀竇的兩側或橫竇的上下者,均稱之騎跨性血腫,手術時如不注意,容易漏掉一側血腫腦膜動脈或篩前、後動脈損傷形成的血腫則在額極或顱前窩底部(圖4.2.1.3-2)。

硬腦膜外血腫,單發者佔絕大多數,少數有發生在雙側者,也有人報道有遲發性者。單純性硬腦膜外血腫一般腦損傷多較輕,如能及時處理,早期解除腦受壓則預後多屬良好(圖4.2.1.3-3~4.2.1.3-7)。

6 適應

硬腦膜外血腫清除術適用於:

1.傷後有明顯的中間清醒期,有骨折線經過血管溝,並有明顯腦受壓症狀或出現鉤回疝綜合徵者。

2.CT或腦血管造影檢查,在硬腦膜外有一較大的梭形血腫,並有佔位效應,使中線移位者。

3.經鑽孔探查證實爲硬腦膜外血腫者。

7 禁忌症

1.雙側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已停止1h以上,處於瀕死狀態者。

2.CT檢查見血腫量較小,且無佔位性效應,病人一般狀態良好者,可先行保守治療,嚴密觀察。

8 術前準備

1.術前必須有正確的定位診斷。近年來由於影像檢查技術的進步,CT、MRI、DSA等臨牀應用日益廣泛。對病變的部位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術前應詳加分析,以便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爭取獲得最好的顯露,儘可能地避開顱內重要結構,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和爭取良好的效果。

2.皮膚準備,手術前先用肥皂及水洗淨頭部,剃光頭髮。

3.手術前禁食。

4.術前1h給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東莨菪鹼0.3mg肌注。

9 麻醉體位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據手術部位,可採用適合的臥位

10 手術步驟

1.皮瓣的大小血腫大小而定,切口形狀按一般開顱的原則,基底部要夠寬,保證有充足的血運供應(圖4.2.1.3-8)。

2.按常規行皮瓣、骨瓣或皮骨瓣開顱。

3.清除血腫和徹底止血。翻開骨瓣見到血腫後,用剝離子或腦壓板輕輕將血腫由硬腦膜上游離下來,亦可用吸引器將其吸除(圖4.2.1.3-9)。遇有活動出血,應仔細尋找損傷血管,將其電凝或用絲線貫穿結紮。走行於骨管內的腦膜動脈破裂時,可採用骨蠟或小棉球填塞的方法處理。上矢狀竇或橫竇的損傷則按靜脈損傷修復方法加以處理。對硬腦膜表面小血管的滲血,要一一予以電凝止血(圖4.2.1.3-10)。

4.懸吊硬腦膜,儘量消滅死腔。徹底止血後,沿骨窗周圍每隔2~3cm用絲線做1次硬腦膜骨膜的懸吊縫合(圖4.2.1.3-11)。如仍有滲血處,須在硬腦膜顱骨內板之間放置止血海綿。對大型骨瓣,在骨瓣的中心尚需用克氏針鑽孔,做硬腦膜的懸吊(圖4.2.1.3-12)。

5.硬腦膜外置引流,骨瓣復位,縫合切口各層。

11 中注意要點

1.在清除血腫過程中,如殘留薄層血塊與硬腦膜緊密粘連,且無活動出血時,不必勉強剝離,以免發生新的出血

2.血腫清除後,如果發現硬腦膜張力很高,下方呈藍色,說明硬腦膜下可能仍有血腫,應切開硬腦膜進行探查,如發現有血腫,則按硬腦膜下血腫繼續處理。如未見硬腦膜下有血腫並排除鄰近部位的腦內血腫時,提示可能在遠隔部位存在血腫,應行CT複查或鑽孔探查,以免將血腫遺漏。

3.如果血腫清除後,受壓的腦部不見膨起回覆,且無波動,多因腦疝未能復位所致。如將牀頭放低,行腰椎穿刺向內注入濾過空氣20~30ml,常能使腦疝復位,腦即逐漸膨起。若仍處於塌陷狀態不見膨起,可經顳葉下面輕輕上抬鉤回使之復位,或切開小腦幕遊離緣,解除鉤回的嵌頓,復位腦疝(圖4.2.1.3-13)。

4.除非特殊緊急情況下,應避免採取骨窗開顱清除血腫,以免術後遺留顱骨缺損

12 術後處理

與一般開顱術後處理相同,但對下列情況應予特殊處理:

1.腦疝時間較長,年老體弱,或並發腦傷較重,腦疝雖已回覆,但估計意識障礙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者,宜早期行氣管切開術。

2.對繼發腦損傷嚴重,術後生命體徵又不平穩,可進行人工呼吸輔助呼吸低溫療法

3.對重症病人,如有條件,最好收入ICU病房,進行全面監護。

13 併發症

除一般開顱術後常易發生的合併症外,尤應注意

1.術後的複發性血腫以及遲發性血腫。應及時發現和處理。

2.繼發性腦腫脹和腦水腫妥善控制

3.長期昏迷病人容易發生肺部感染、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下丘腦功能紊亂和營養不良等,應及時予以相應的處理。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