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散

清熱劑 中醫學 方劑學 清熱解暑劑 中成藥 暑溼證 中藥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ù yī sàn

2 英文參考

Liu Yi Sa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liuyi powd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uyi s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六一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六首。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成藥的藥典標準。

4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方之六一散

4.1 組成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1]

4.2 製法

上爲末,水調或加蜜,或蔥豉湯調[1]

5 傷寒直格》方之六一散

雖然該方劑3味中藥均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但對引起尿道炎膀胱炎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淋球菌方劑未顯示抑制作用,對其他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尿道炎膀胱炎單使用本方劑病原微生物治療療效也有待觀察[2]。其抗炎作用也只有甘草具備,是否是滑石所含各種化合物或其他物質發揮了抗病原微生物或抗炎作用應當進一步探討[2]

5.1 組成

滑石180g、甘草30g[3]

5.2 功能主治

傷寒直格》方之六一散具有清暑利溼之功效[3]。主治因暑熱夾溼所致的暑溼證:

1.暑溼證。症見身熱煩渴,小便不利,或嘔吐泄瀉

2.膀胱溼熱所致小便赤澀淋痛以及石淋等。

3.皮膚溼疹溼瘡汗疹痱子)。

5.3 用法用量

上藥爲細末,每服6~18g,包煎,或溫開水調下,一日2~3次;亦可加入其他方藥中煎服[3]。外用撲撒患處[3]

5.4 方解

本方治證乃暑熱夾溼所致[3]。暑爲陽熱之邪,暑氣通於心,暑病每多夾溼,故見諸症[3]。治宜清暑利溼[3]。方中君以滑石,歸心與膀胱,味甘淡性寒,質重而滑,淡能滲溼,寒能清熱,滑能利竅,既能清心暑熱,又能滲溼小便[3]。臣以生甘草,味甘性平,能益氣和中瀉火,與滑石配伍,使小便利而津液不傷,且可防滑石之寒滑重墜以伐胃[3]。兩藥配合,清暑利溼使內蘊之暑溼從下而泄,則熱可退,渴可解,利可止[3]。本方藥雖兩味,配伍極妙,清熱而不留溼,利水又不傷正,爲治療暑溼之常用基礎方劑[3]

5.5 運用

1.本方爲治療暑溼的常用方劑[3]。凡臨牀上以身熱煩渴、小便不利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3]

2.加減法:若暑熱盛而見煩渴引飲者,加石膏西瓜翠衣暑解熱;小便淋澀或砂淋者,可酌加瞿麥金錢草海金沙等以利水通淋血淋者,可加小薊白茅根側柏葉等以通淋止血[3]

3.使用注意:孕婦不宜服[3]陰虛而內無溼熱,或小便清長者,不可用之[3]

5.6 現代適應

適應證:膀胱炎尿道炎等屬溼熱者,可用本方加治療[3]

5.6.1 膀胱炎

膀胱炎以女性多見,是由於女性尿道的特殊解剖特點及周圍器官解剖特點使會陰部常常寄積大量細菌,只要有感染因素的存在,在人體抵抗力低下時都可導致上行感染而致膀胱感染;男性常繼發於前列腺炎感染性疾病。膀胱炎主要病理改變爲尿道口及膀胱三角區黏膜、黏膜下層充血水腫、片狀血斑、淺表潰瘍或膿苔覆蓋[3]。臨牀主要表現爲尿痛、尿急、尿頻小腹壓痛,嚴重時可有終末血尿[3]

5.6.2 尿道炎

尿道炎主要是通過性接觸傳播,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病原體感染所致[3]淋球菌所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3]淋球菌爲革蘭氏陰性奈瑟雙球菌感染尿道口黏膜紅腫、發癢和刺痛尿道排出多爲膿性分泌物,排尿不適,進而黏膜紅腫延伸到前尿道全部,陰莖腫脹,出現尿頻、尿痛、尿急等症狀,兩側腹股溝淋巴結急性炎症反應,部分病人可繼發後尿道炎前列腺炎[3]

5.6.3 其他

常用於治療中暑、胃腸型感冒泌尿繫結石等屬於溼熱引起者[3]。外用撲撒可治療痱子[3]

5.7 藥理作用

[3]

本方君藥滑石,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滑石含硅酸鎂、氧化鋁、氧化鎳等,其化學名爲含水的硅酸鎂[Mg3·(Si4O10)·(OH)2],有吸附和收斂作用,內服能保護腸壁;滑石粉撒佈於創面形成皮膜,有保護創面、吸收分泌物、促進結痂的作用滑石外用有抗菌作用,對傷寒及甲型副傷寒桿菌抑制作用臣藥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鈉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阿米巴原蟲及滴蟲均有抑制作用,特別是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甘草酸化合物通過對多種病毒顆粒的直接作用和誘生干擾素、增強NK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間接作用而發揮廣譜抗病毒作用,對艾滋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多糖水皰口炎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抑制作用甘草酸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作用強;甘草酸單胺抗HIV;甘草甜素除抗上述病毒外還能抗肝炎病毒,同時甘草保泰松氫化可的松樣抗炎作用蜂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鏈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部分大腸桿菌均有明顯的殺滅作用,在體外對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革蘭氏陽性細菌抑制作用較強;蜂蜜低濃度抑菌,高濃度殺菌,濃度爲25%的蜂蜜可完全抑制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布氏桿菌肺炎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蜂蜜還有降血糖作用和緩作用,同時有增強體液免疫功能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甘草次酸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同時具有抗過敏作用和抗免疫性炎症作用甘草通過興奮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而產生皮質激素作用甘草酸促皮質激素作用甘草次酸去氧皮質酮作用,其對體液的調節,可能是糖皮質激素的允許作用而使其他激素發揮作用的結果。

5.8 歌訣

六一散滑石草,熱渴暑煩淋痢療;益元加砂碧玉黛,雞蘇加薄法微妙[3]

6 類證治裁》卷一方之六一散

六一散方劑名,出自《類證治裁》卷一,即《宣明論方》卷十方記載的益元散的別名[4]

6.1 別名

六一散天水散太白散滑石六兩,炙甘草一兩[5]

6.2 製法

上藥爲細末[5]

6.3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加蜜少許,溫水調下,日三次[5]

6.4 功能主治

類證治裁》卷一方之六一散功能清暑利溼[5]。治暑溼身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及三焦溼熱小便淋痛[5]

6.5 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本方具有利尿、保護皮膚黏膜的作用[5]

7 魏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六一散

7.1 組成

黃耆6兩(炙),甘草1兩(炙)。

7.2 主治

魏氏家藏方》卷九之六一散主治咯血,發寒熱

7.3 用法用量

如常點服,不拘早晚,幹喫亦得。

7.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7.5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九

8 普濟方》卷三四三方之六一散

8.1 組成

枳殼6兩,甘草1兩。

8.2 功效

普濟方》卷三四三方之六一散具有瘦胎易產,抑陽降氣之功效。

8.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沸湯調,未產前1月服,1日3次。

8.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8.5 摘錄

普濟方》卷三四三

9 古今醫鑑》卷十四方之六一散

9.1 組成

滑石(白膩者,研細,水飛曬乾再研)6兩,冰片3分(後和研勻),粉草(取頭末,研極細)6錢。

9.2 功效

古今醫鑑》卷十四方之六一散具有解毒稀痘之功效。

9.3 主治

古今醫鑑》卷十四方之六一散主治痘疹,熱毒太盛,紅紫黑陷,熱渴者。

9.4 用法用量

3-5歲服1錢,10歲服2錢。發熱之初,用敗毒散調下;若出痘後,紅紫屬熱毒者,春秋燈草煎湯,候冷調下;夏月新汲泉水調下。

9.5 製備方法

上將滑石甘草末研勻,然後冰片研勻。

9.6 摘錄

古今醫鑑》卷十四

10 六一散藥典標準

10.1 品名

六一散

Liuyi San

10.2 處方

滑石粉600g、甘草100g

10.3 製法

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細粉,與滑石粉混勻,過篩,即得。

10.4 性狀

本品爲淺黃白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潤滑感。

10.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塊片無色,有層層剝落痕跡(滑石粉)。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甘草)。

(2)取本品2g,加鹽酸1ml,三氯甲烷15ml,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0.6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B)。

10.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0.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磷酸二氫銨溶液(取磷酸二氫銨1.725g,加水300ml溶解,用磷酸調節pH值至3.5)(65:3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50nm。理論板數按甘草酸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10.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甘草酸銨對照品約12m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甘草酸銨0.24mg。相當於甘草酸0.2351mg)。

10.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約1.5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流動相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流動相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0.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甘草甘草酸(C42H62O16)計,不得少於2.8mg。

10.8 功能與主治

清暑利溼。用於感受暑溼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外用治痱子

10.9 用法與用量

調服包煎服,一次6~9g,一日l~2次;外用,撲撒患處。

10.10 貯藏

密閉,防潮。

10.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1 六一散藥品介紹

11.1 藥品類型

中藥

11.2 藥品名稱

六一散

11.3 藥品漢語拼音

11.4 藥品英文名稱

11.5 成份

11.6 性狀

11.7 作用類別

11.8 適應症/功能主治

清暑利溼。用於感受暑溼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外用治痱子

11.9 規格

11.10 用法用量

調服包煎服,一次6~9克,一日1~2次;外用,撲撒患處。

11.11 禁忌

11.12 不良反應

11.13 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中藥

3.外用時用畢洗手,切勿接觸眼睛,皮膚破潰處禁用。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11.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11.15 藥理作用

11.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1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60.
  3. ^ [3]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8.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