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酒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ú huó jiǔ

2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獨活酒

2.1 處方

獨活去蘆.四兩)

2.2 炮製

用好酒四大盞煎。

2.3 功能主治

中風通身冷,口噤不知人者。

2.4 用法用量

分二三次熱服

2.5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3 肘後方》卷三:獨活酒

3.1 處方

獨活5兩,附子5兩(生用,切)。

3.2 功能主治

腳氣微覺疼痹,或兩脛小滿,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時冷時熱。腳氣久虛,脈沉細緩弱。

3.3 用法用量

以酒1鬥漬,經3宿服,從1合始,以微痹爲度。

3.4 摘錄

肘後方》卷三

4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獨活酒

4.1 處方

獨活去蘆頭)3兩,山茱萸3兩,天門冬去心,焙)3兩,黃耆3兩,甘菊花3兩,防風(去叉)3兩,天雄(炮裂,去皮臍)3兩,側子(炮裂,去皮臍)3兩,防己3兩,白朮3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牛膝3兩,枸杞子(焙)3兩,磁石(生搗研)9兩,生薑(切)5兩,貫衆(銼,挼去黃末)2兩,生地黃7兩。

4.2 製法

(口父)咀,如麻豆,生絹袋盛,以無灰酒5鬥,浸7日開封。

4.3 功能主治

腳氣痰壅,頭痛喘悶,胸膈心背痛

4.4 用法用量

初飲2-3合,漸加,常令酒力相接。

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5 聖濟總錄》卷八十五:獨活酒

5.1 處方

獨活去蘆頭)半兩,杜仲(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半,芎1兩半,熟乾地黃(焙)1兩半,丹蔘1兩。

5.2 製法

上銼細,用好酒5升,於淨瓶內浸,密封重湯煮兩時許,取出候冷。

5.3 功能主治

腰腳冷痹不仁疼痛

5.4 用法用量

旋暖飲之,不拘時候,常令微醉。

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6 聖濟總錄》卷一二○:獨活酒

6.1 處方

獨活去蘆頭)半兩,莽草(切)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防風(去叉)半兩,附子1枚(生,去皮臍)。

6.2 製法

上銼細。

6.3 功能主治

風牙疼痛

6.4 用法用量

以酒1升半,煎至1升,熱漱冷吐。

6.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

7 幼幼新書》卷十二引《嬰孺》

7.1 方名

獨活酒

7.2 組成

獨活4分,甘草4分,木防己4分,乾薑5分,細辛5分,鴟頭2個,桂心2兩,鐵粉1兩,人蔘7分。

7.3 主治

少小風癇,屢經發動。

7.4 用法用量

初服半合,每日2次。

7.5 製備方法

上入絹袋中,以酒4升半,浸五夜。

8 《外臺》卷十九引《蘇恭方》

8.1 方名

獨活酒

8.2 組成

獨活6兩,生薑6兩,石斛6兩,牛膝4兩,丹蔘4兩,萆薢4兩,側子(炮)4兩,茯苓4兩,防風6兩,薏苡仁6兩,山茱萸6兩,桂心6兩,白朮6兩,天雄(炮)6兩,芎6兩,秦艽6兩,當歸6兩,人蔘6兩,甘菊花2兩,生地黃8兩。

8.3 主治

十月以後,腰腳屈弱,兼頭眩氣滿

8.4 用法用量

溫服3-4合,每日2次。

8.5 加減

頭風患冷者,加椒2兩,取汗。

8.6 製備方法

上切,絹袋貯,以酒2鬥5升,漬4日。

9 聖濟總錄》卷九

9.1 方名

獨活酒

9.2 別名

金牙酒

9.3 組成

獨活去蘆頭)1斤,金牙4兩,細辛(去苗葉)4兩,地膚子4兩,莽草4兩,熟乾地黃(切,焙)4兩,蒴藋根4兩,防風(去叉)4兩,附子(炮裂,去皮臍)4兩,續斷4兩,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4兩。

9.4 主治

肉苛肌肉不仁,遍身(疒帬)重。風不仁,不能行步。

9.5 用法用量

溫服2合,每日3次,漸增之。其金牙爲末,別以練囊盛,納大囊中。

9.6 製備方法

上除金牙外,並細銼,盛以絹囊,清酒5升漬之,密泥器口,夏3宿,冬5宿,酒成。

9.7 附註

金牙酒(原書卷十一)。

10 《千金》卷八

10.1 方名

獨活酒

10.2 組成

獨活4兩,石南4兩,防風3兩,附子2兩,烏頭2兩,天雄2兩,茵芋2兩。

10.3 主治

風痹

10.4 用法用量

服半合,每日3次。以知爲度。

10.5 製備方法

(口父)咀,以酒2鬥,漬7日。

11 《千金》卷三

11.1 方名

獨活酒

11.2 組成

獨活1斤,桂心3兩,秦艽5兩。

11.3 主治

產後中風,言語謇澀,腰強直

11.4 用法用量

飲5合,稍加至1升,不能多飲,隨性服。

11.5 製備方法

(口父)咀,以酒1鬥半,漬3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