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痹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ng bì

2 英文參考

migratory arthralg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風痹爲病名[1]。見《黃帝內經靈樞·壽天剛柔》。以疼痛遊走不定爲特徵痹證。又名行痹筋痹[1]。《黃帝內經素問·痹論》:“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爲痹也。其風氣勝者爲行痹。”《證治準繩·雜病》:“風痹者,遊行上下,隨其虛邪與血氣相搏,聚於關節筋脈弛縱而不收。”《症因脈治》卷三:“風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故名行痹。……風痹之治:風寒攻痛,防風湯表裏有邪者,防風通聖散和血散痛湯大秦艽湯風熱痛者,四物二妙丸風溼之邪,蒼防二妙湯。”亦可用虎骨散加減[1]。一說風痹痛風[1]。《景嶽全書·雜證謨》:“風痹一證,即今人所謂痛風也。”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