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類營養素

營養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n bái lèi yíng yǎng sù

2 註解

蛋白類營養素營養要素之一。人體氮的唯一來源。蛋白質不僅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結構物質,爲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所必需。而且具有維持機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多方面特殊功能。催化體內化學反應的酶、調節代謝過程的激素傳遞與感受各種信息受體、保護機體的免疫球蛋白、起運輸作用血漿蛋白等,都是蛋白質。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人體後,首先分解氨基酸,其中一部分重新合成人體組織蛋白,以進行必要的組織蛋白更新,另一部分進一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廢物,同時提供能量。但正常情況下,蛋白質不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蛋白質長期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過渡消耗、大量損失等均可引起蛋白質缺乏症(參見“蛋白質缺乏症”)。

蛋白質營養素的攝入方面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每天飲食中應保證一定量的蛋白質。因爲人體中的蛋白質不斷進行更新(一般成年人1天約更新400克蛋白質,其中3/4又生成新的蛋白質,1/4轉化爲其它物質,排出體外的約有20克),而且蛋白質進入機體內便被分解,不能長時間貯存,又不能完全由糖、脂等其它營養素成分轉化而成,因此必須及時補充。一般建議每日供給量應不低於0.8~1克/公斤體重。而青少年正在長身體,體內蛋白質的動態平衡處於正氮平衡狀態,需要攝入更多的蛋白質

(2)注意蛋白質的質量。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需經食物攝入的,稱必須氨基酸,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蛋白質完全蛋白質,否則是不完全蛋白質,其中所缺乏的氨基酸叫限制性氨基酸。一種食物所含的限制性氨基酸的種類越多,其營養價值越低,即蛋白質“質量”越差。不同食物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同,把各種不同食物搭配食用,則可以互相彌補,提高膳食蛋白質的利用率(稱爲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比如豆類、穀類與動物性食物搭配食用。

(3)注意提高蛋白質消化利用率。常用蛋白質消化率爲指標來表達蛋白質在體內的消化程度,它等於人體吸收的氮量與攝入的總氮量之比,動物性蛋白往往比植物性蛋白消化率高。加熱煮熟等食品加工過程也可以提高蛋白質消化率。而吸收蛋白質在機體內的利用率常以蛋白質生物價爲指標來衡量。它表示每100克被機體吸收了的蛋白質可以轉化爲機體蛋白的克數。生物價越高的蛋白質,其營養價值也越高。一般說來,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組分越靠近的蛋白質,越容易被人體充分利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