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鏡檢查術

醫療技術名 化驗及醫學檢查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ǐ zhuàng jié cháng jìng jiǎn chá shù

2 英文參考

sigmoidoscopy

3 註解

5 適應

1、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便血等疑有乙狀結腸病變者。

2、直腸、乙狀結腸息肉等病變需經乙狀結腸鏡用高頻電等摘除等。

6 禁忌症

肛門直腸或乙狀結腸急性或化膿性炎症出血性疾病,大量腹水、孕婦,腹部巨大腫塊,重症高血壓,重症心臟病,體質衰弱。

7 用品及準備

乙狀結腸鏡檢查包一套,照明裝置,長棉拭、液體石蠟止血粉、孟氏溶液明膠海棉或10%硝酸銀生理鹽水。10%福馬林一小瓶,高頻電儀等。

8 方法及內容

1、檢查前囑患者排淨大便,必要時行清潔灌腸。有腹瀉腸痙攣者,可於術前口服或皮下注射阿托品。如行粘膜活檢或行腸息肉摘除者,應查出血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有異常者應暫緩施術。

2、患者一般取膝肘臥位,體弱等患者亦可取左側臥位

3、插入乙狀結腸鏡前,先行直腸指診,以檢查局部有無病變,必要時可先用直腸檢查

4、乙狀結腸鏡溫度宜與體溫相近,插入前塗好潤滑油。囑患者張口呼吸,松馳肛門,以利插入。鏡插入肛管後,應循骶骨彎曲方向徐徐滑入,切勿用力推進。

5、插入5cm後將閉孔器抽出,開亮燈光,循腔進鏡,在觀察下徐徐推進。若看不到腸腔,應將鏡抽回2-3cm,再行觀察,窺見腸腔後,方可進鏡,切忌盲目推送。一般插至25-30cm爲限,再徐徐退出。

6、注意腸粘膜有無水腫充血出血點、萎縮、肥厚、潰瘍息肉腫瘤等。若有病變,應記明距肛門的深度、部位、方向、大小、性質,並注意腸腔內有無粘液及血。有潰瘍者可用棉拭子(以無菌生理鹽水浸溼)拭潰瘍處採取標本細菌培養。並作塗片行顯微鏡檢查注意有無活動的阿米巴。

7、如行組織活檢,可在病變部選擇血管稀少處鉗取米粒大小的腸粘膜1-3塊。若目的是找血吸蟲卵,以背側10cm處陽性率高。活檢時切忌用力撕拉,不可鉗取大塊組織,以免損傷粘膜下層血管而造成大量出血穿孔

8、鉗下組織後,如有出血應立即在燈光下以明膠海綿止血粉塗布創口止血,觀察局部確無出血後,將鏡退出。

9、退鏡過程中應重複觀察腸粘膜,尤其應注意環形粘膜皺襞上方有無病變;退出肛門附近時,應注意有無痔、裂傷、糜爛及其他病變。

9 注意事項

檢查後靜臥休息5-10min,扶回病室休息。如系行活檢術,應臥牀休息,減少行動一天。門診患者術後須休息1-2h,如無異常,可坐車回去休息。囑患者大便時勿過分用力,注意當天及次日大便顏色及次數,如有大量出血及持續的劇烈腹痛,應緊急處理及請外科會診。經內鏡摘除息肉方法注意事項見內鏡診療常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