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椒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ě huā jiāo yè

2 《*辭典》:野花椒葉

2.1 出處

《泉州本草

2.2 拼音名

Yě Huā Jiāo Yè

2.3 別名

花椒葉麻醉根葉(《江蘇藥材志》)。

2.4 來源

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葉。7~9月採收帶有葉片的小枝,曬乾

2.5 形態

野花椒,又名:土花椒、高腳刺、鐵邊鳥不踏、臭椒。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2米。莖幹有時無刺,枝通常有皮刺及細小的皮孔。單數羽狀複葉互生;葉軸疏生短柔毛,具狹小的翼,並散生長短不等的皮刺;小葉5~9,對生,厚紙質,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2.5~6釐米,寬1.5~3.5釐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兩側略不對稱,邊緣具細小圓齒,上面通常散生剛毛,下面中脈有剛毛狀小刺,兩面均有透明腺點;小葉柄極短或無柄。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1~5釐米;花單性,花軸具短柄;花被片5~8,綠色,長三角形;雄花具雄蕊5~7,花盤盤狀。蓇葖果1~2瓣裂,稀爲3瓣,紅色或紫紅色,基部有伸長的子房柄,外面有粗大、半透明的腺點。種子黑色,圓形,徑約3~4毫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野花椒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果皮在浙江、江蘇、福建等地作土花椒使用,參見"花椒"條。江蘇地區以本品作花椒葉使用。參見"花椒葉"條。

2.6 生境分佈

多生於山坡灌木林中或路旁,亦有栽於庭園。分佈福建、浙江、廣東、湖北、江西、江蘇、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產江蘇、福建、浙江等地。

2.7 性狀

乾燥的小葉片有時破碎或捲縮,完整者呈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常向下反折。上面棕綠色,下面灰綠色,沿主脈疏生小刺。對光照之,可見多數透明腺點。質脆易碎。商品中常雜有小枝,表面灰棕色,疏生皮刺及細小皮孔;斷面黃白色,中央具白色的髓部。氣微,味微苦。

2.8 化學成份

含少量揮發油及馬慄樹皮二甲醚果實揮發油及辛辣物質山椒素。揮發油中有檸檬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酯。

2.9 性味

《泉州本草》:"味辛微溫,無毒。"

2.10 功能主治

《泉州本草》:"祛風散寒健胃驅蟲,除溼止瀉活血通經。治跌打損傷風溼痛,瘀血作痛,經閉咯血吐血關節痛風。"

2.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2~1兩;或泡酒,燒存性研末。外用:搗敷。

2.12 附方

①治咯血吐血野花椒葉燒灰爲末。每次一錢,童便送服。

②治婦女經閉野花椒葉幹末泡酒服,每次二錢。

③治跌打損傷野花椒葉五錢至一兩。煎湯,黃酒送服。

④治腿頭風溼痛:鮮野花椒葉一兩,鮮白芙蓉葉、鮮艾葉各五錢,生薑一兩,麻油四兩。合放鍋內炸至各藥焦黑爲度,去藥取油,搽患處,以愈爲度。

⑤治陰股疸及附骨疽:鮮野花椒葉酒制三次,合糯米飯搗爛,調酒敷患處。(選方出《泉州本草》)

2.13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