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脾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ǎng pí wán

2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養脾丸

2.1 處方

大麥芽(炒)白茯苓(去皮)人蔘去蘆)各500克 乾薑(炮)砂仁(去皮)各1a00克 白朮250克 甘草(銼、爁)750克

2.2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2.3 功能主治

養胃進食,治脾胃虛冷,心腹絞痛,胸膈滿悶,脅肋虛脹嘔吐噁心噫氣吞酸泄瀉腸鳴,米穀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

2.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嚼,空腹時用生薑湯送下。

2.5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3 《保命歌括》卷五

3.1 方名

養脾丸

3.2 組成

人蔘7分,麥芽(炒)7分,神曲(炒)7分,歸身7分,白朮1兩半,蒼朮(制)1兩,陳皮1兩,厚朴薑汁炒)1兩,蓮肉1兩,白茯苓1兩,山藥1兩,砂仁8錢,炙草半兩,木香1錢半。

3.3 功效

養脾進食,調理胃氣,和暢營衛。

3.4 主治

飢困傷力。

3.5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米飲送下。

3.6 製備方法

上藥各製取末,和勻,用粳米粉、荷葉浸水煮糊爲丸,如小豆大。

4 幼科指南》捲上

4.1 方名

養脾丸

4.2 組成

蒼朮(米泔浸,去黑皮,焙)5錢,神曲(炒)3錢,陳皮5錢,青皮1錢,枳殼2錢,砂仁2錢,厚朴(炒)3錢,苡仁2錢,麥芽2錢(炒),粉草1錢,白朮3錢,草果2錢。

4.3 主治

小兒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傷食脾積面色痿黃嘔吐泄瀉腹痛膨脹。

4.4 用法用量

脾胃虛弱,米湯送下;食積山楂湯送下;腹痛茴香湯送下;膨脹,蘿蔔子湯送下;寒泄,薑湯送下。

4.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糊爲丸,如黍米大。

5 《局方》卷三

5.1 方名

養脾丸

5.2 別名

大養脾丸

5.3 組成

大麥糵(炒)1斤,白茯苓(去皮)1斤,人蔘去蘆)1斤,乾薑(炮)3斤,縮砂(去皮)3斤,白朮半斤,甘草(銼,爁)1斤半。

5.4 功效

養胃進食。

5.5 主治

胃虛冷,心腹絞痛,胸膈滿悶,脅肋虛脹嘔逆噁心噫氣吞酸泄瀉腸鳴,米穀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小兒躽啼。

5.6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嚼,生薑湯送下,食前服。

5.7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每兩作8丸。

5.8 附註

大養脾丸(《嶺南衛生方》卷中)。

6 魏氏家藏方》卷五

6.1 方名

養脾丸

6.2 組成

鍾乳粉人蔘去蘆)、白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吳茱萸(湯泡7次,炒)、細辛南木香(不見火)、枳實麩炒)、肉豆蔻(面裹煨)、青皮(去瓤)、金釵石斛白朮麩炒)、乾薑(炮洗)、麥糵(炒)、神曲(炒)、丁香(不見火)、川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陳皮(去白)、益智仁、縮砂仁訶子肉、檳榔肉桂(去皮,不見火)、厚朴(去粗皮,銼,姜制,炒)各等分

6.3 主治

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痛四肢少力,腹脹腸鳴,飲食不化。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米飲送下。

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豌豆大。

7 普濟方》卷三九六

7.1 方名

養脾丸

7.2 組成

附子1枚(重半兩,炮製,去皮臍),赤石脂1兩,川姜1兩,訶子1兩。

7.3 主治

便膿頻數。

7.4 用法用量

每服10粒,食前粥飲送下。

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粟米飲爲丸,如黍米大。

8 痘疹心法》卷十二

8.1 方名

養脾丸

8.2 組成

人蔘1錢半,白朮1錢半,當歸1錢半,川芎1錢半,木香1錢,青皮1錢,黃連1錢,陳皮(炒)1錢,砂仁5分,山楂肉5分,神曲(炒)5分,麥芽(炒)5分。

8.3 主治

痘疹傷食,但脾中滿或痛,脾胃素弱者;驚瀉,糞稠若膠,帶青色。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陳倉米飲湯送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調神曲糊爲丸,如麻子大。

8.6 各家論述

《準繩·幼科》:參、術助氣以補脾,芎、歸活血以滋脾,曲、芽、青、楂消食以健脾,砂、陳、木香通氣以和脾,黃連清火以厚脾。凡病後能食不節,面黃腹飽,或泄瀉,或疳積,此方治之,統名養脾。

8.7 附註

本方製成湯劑,名“養脾湯”(見《痘學真傳》卷七)。

9 幼科指南》卷四

9.1 方名

養脾丸

9.2 組成

人蔘1兩,白朮1兩,茯苓1兩,炙草1兩,白芍(酒炒)1兩,炙耆1兩,陳皮1兩,歸身1兩,山藥1兩,蓮肉1兩,神曲5錢,肉桂2錢。

9.3 功效

補脾

9.4 主治

小兒脾病,睏倦不思飲食,兼見腎症,羸瘦痿弱,嗜臥不起。

9.5 用法用量

米湯送下。

9.6 製備方法

荷葉水煮粳米糊丸

9.7 附註

本病宜脾腎兼補,補腎,地黃丸主之;補脾養脾丸主之。

10 片玉心書》卷五

10.1 方名

養脾丸

10.2 組成

蒼朮(制)5錢,厚朴3錢,陳皮5錢,砂仁2錢,草果仁2錢,神曲(炒)3錢,益智仁2錢,茯苓3錢,麥芽(炒)3錢。

10.3 主治

小兒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傷食癖積面色黃,嘔吐瀉泄,腹痛膨脹。

10.4 用法用量

米飲送下;嘔吐煨薑湯送下,脾胃虛弱,米湯送下;食積山楂湯送下;腹痛茴香湯送下;腫脹,蘿蔔湯送下;寒泄姜棗湯送下。

10.5 製備方法

共爲末,酒糊爲丸,如粟米大。

11 育嬰祕訣》卷一

11.1 方名

養脾丸

11.2 組成

甘草(炙)5錢,麥芽(炒)5錢,枳實(炒)5錢,白朮1兩,陳皮7錢5分,半夏曲5錢,青皮5錢,厚朴薑汁炒)5錢,神曲(炒)5錢。

11.3 功效

健脾消食。

11.4 用法用量

米飲送下。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薄荷葉浸水,煮粳米飯,作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2 《袖珍小兒》卷六

12.1 方名

養脾丸

12.2 組成

白朮茯苓(去皮)、乾薑(炮)、黃連(炒)、木香肉豆蔻(面裹,煨去油)(1方無乾薑)。

12.3 主治

小兒脾虛泄瀉

12.4 用法用量

燈心糯米同煎湯送下,不拘時候。

12.5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煮麪糊爲丸,如黍米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