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壓縮骨折

中醫學 中醫骨傷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ōng yāo zhuī yā suō gǔ shé

2 註解

3 疾病科屬

傷科

4 疾病概述

胸腰椎壓縮骨折是最常見的軀幹損傷,多見於青壯年及老年人,約佔脊柱骨折的70%。

5 診斷要點

1、傷後局部腫脹、疼痛活動障礙。

2、局部後突畸形,兩旁肌肉緊張,棘突壓痛明顯,有縱軸叩擊痛。

3、有時可伴有腹脹、胃納不佳、便祕舌苔薄白轉黃膩,脈弦數等裏實證

4、合併截癱者,損傷平面以下的肢體麻木、無知覺、不能活動,排尿及大便功能障礙。

5、胸腰段X線正、側照片,可確定骨折部位和類型。

6 辨證分析

1、胸腰椎壓縮骨折多由間接暴力使脊柱胸腰椎過度前屈或後伸,對椎體產生擠壓所致。如從高處墜墮,足跟或臀部先着地,或彎腰工作時,重物由高難度處落下而衝擊肩部、背部,均可使胸腰椎驟然過度屈曲,造成椎體前部被壓縮成楔形的屈曲型骨折。若從高處仰面跌下,背部或腰部撞擊在地面的堅硬物體上。使胸腰椎驟然過伸,造成椎體前部折裂、前縱韌帶斷裂的伸直型骨折骨折部位多發生活動範圍較大胸腰段,以第12胸椎、第1腰椎爲多見。暴力強大者,椎體可被壓成碎塊,後部的附件(包括椎板、椎弓根、關節突、橫突與棘突)可發生撕脫、斷裂、脫位或交鎖,嚴重者甚至椎體脫位而造成脊髓損傷

2、椎體單純性壓縮骨折,且壓縮小於椎體高度的一半者爲穩定骨折椎體壓縮在一半以上、粉碎骨折或合併椎弓骨折關節骨折而有再移位趨勢者爲不穩定骨折

3、骨折後,由於血脈受傷,氣血瘀阻,惡血留滯,壅塞於經道,遏久生熱產氣,濁氣積聚,腑氣不通,可致腰痛腹脹便祕,此屬瘀血內蓄之證。

7 辨證論治

急救處理時,在搬運過程中應使脊柱保持伸直位置,切忌屈曲和扭轉,以免加重脊柱脊髓損傷。整複方

1、 墊枕法患者仰臥硬板牀,骨折處置軟枕,墊枕逐漸加高,使脊柱過伸。此法配合練功活動,效果更好,使前縱韌帶由皺縮變爲緊張,附着於韌帶椎體前部及椎間盤有可能膨脹,恢復其壓縮前的外形。

2、 雙踝懸吊法患者俯臥,兩踝部襯上棉墊後用繩縛扎,將兩足徐徐吊起,使身體與牀面約成45°角;術者可用手掌在患處適當按壓,以矯正後突畸形。此法適用於屈曲型穩定骨折,且體格健壯者。固定方法骨折整復後,屈曲型骨折者須仰臥硬板牀,骨折部墊軟枕;伸直型骨折則將脊柱安置於伸直或略屈曲的位置。臥牀時間6~8周。對不穩定骨折者,用石膏背心、金屬支架、腰圍等固定4~6個月。藥物治療

1、 初期治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①主方:腰傷一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處方處方赤芍12克,當歸12克,續斷12克,秦艽15克,桑枝30克,枳殼10克,厚朴10克,木通10克,延胡索10克,木香5克(後下)。水煎服。

②早期蓄瘀,腹脹便祕、苔黃、脈數者,宜攻下逐瘀,可用大成湯(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祕方》)處方大黃20克,芒硝10克(沖服),當歸10克,川紅花10克,蘇木10克,木通10克,枳殼20克,厚朴10克,陳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③合併截癱者,宜活血祛瘀通經活絡,可用補陽還五湯王清任醫林改錯》)加味處方黃芪30克,當歸尾6克,赤芍4.5克,地龍3克,川芎3克,桃仁3克,紅花3克,威靈仙15克。水煎服。

⑵外用藥:消瘀止痛藥膏(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講義》)處方大黃150克,木瓜60克,梔子30克,地鱉蟲30克,乳香30克,沒藥3克。共爲細末,飴糖凡士林調敷患處。

2、中期治法:活血和營,接骨續損。主方:活血祛瘀湯(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處方當歸15克,紅花6克,地鱉蟲9克,自然銅9克,狗脊9克,骨碎補15克,沒藥6克,乳香6克,叄七3克,路路通6克,桃仁9克。水煎服,每日1劑。

3、後期治法:壯腰健腎,調養氣血

⑴主方:腰傷二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處方桑寄生30克,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白芍6克,杜仲12克,續斷12克獨活10克,牛膝10克,威靈仙10克,炙甘草6克,鉤藤12克。水煎服,每日1劑。肝腎虧甚者,加山萸肉12克、菟絲子10克、鹿角霜15克。

中成藥壯腰健腎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開水送服。巴戟補腎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開水送服。麝香風溼膏藥,外用,貼於患處。狗皮膏,外用,烘熱外敷患處。練功活動腰椎骨折通過練功活動可達到復位與治療目的,不但能使壓縮的椎體復原,增加腰背肌肌力,保持脊柱穩定,也可避免或減少後遺慢性腰痛穩定骨折在復位後第二天起開始進行練功活動,不穩定骨折臥牀1~2周後開始進行練功活動。屈曲型骨折早期練功可採用五點支撐法:在木板牀上,患者仰臥,用頭部、雙肘及足跟五點支撐起全身,使背部盡力騰空後伸。中後期採用叄點支撐法,讓患者雙臂置於胸前,用頭部及雙足跟撐在牀上,而全身騰空後伸;也可用飛燕點水法:患者俯臥,上肢後伸,小腿與踝部墊一枕頭,頭部與肩部儘量後仰,在上肢後伸、頭與背部盡力後仰的同時,下肢伸直後伸,全身翹起,僅讓腹部着牀呈一弧形。一般在4周以後即可帶腰圍下牀活動。不穩定骨折則應在6~8周以後纔可帶腰圍下牀活動。傷後4個月內應避免向前彎腰。伸直型骨折應避免伸腰活動。合併截癱者,應在注意脊柱穩定性的同時儘早進行肢體活動。受傷1周後即應開始上肢活動功能鍛鍊。3個月後可練習抓住牀上支架坐起,或坐輪椅活動,繼而練習立位需要平衡動作,然後在下肢支架保護下在雙槓扶下中學習站立。站穩後,再練習前進和後退步行動作,最後逐漸練習用雙柺站立和步行。其他療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