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嚥惡性腫瘤

咽及頜面疾病 耳鼻喉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喉咽(laryngopharynx),又稱下嚥(hypopharynx),位於喉的後面及兩側,起於舌骨延線以下,下端在環狀軟骨下緣平面連接食管,相當於第3~6頸椎的前方。喉咽部在臨牀上分爲3個解剖區。

1.梨狀窩(piriform sinus)  梨狀窩位於喉的兩側。上緣起自舌會厭襞,向下移行至環後食管,其內側爲杓會厭襞和環狀軟骨,外側上部爲舌甲膜,下部爲甲狀軟骨翼板。

2.環狀軟骨後區  簡稱環後區(postcricoid region),相當於環狀軟骨上緣與下緣間的咽部。位於環狀軟骨後面和環嚥肌區。起自杓狀軟骨及杓間區,下至環狀軟骨下緣與頸段食管相接。

3.下嚥後壁區(posterior hypopharynx)  爲覆蓋於椎前的喉咽壁。起自會厭平面,下至環杓關節水平的下嚥後壁。

原發於下嚥部的惡性腫瘤少見,絕大多數(約95%)爲鱗狀細胞癌。梨狀窩癌和下嚥後壁癌多發生在男性,環後癌多發生在女性。喉咽惡性腫瘤最常見的初發症狀咽部異物感,其他症狀包括吞嚥疼痛吞嚥不暢、聲嘶咳嗽或嗆咳、頸部腫塊等,晚期時患者常有貧血消瘦、衰竭等惡病質的表現。腫瘤侵犯頸部大血管時可發生嚴重的出血。下嚥癌的治療方法有單純放療、單純手術、手術加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等。如腫瘤能早期發現,無論是單純手術或是單純放療,其療效都較好。但因下嚥位置隱蔽,臨牀發現時多爲晚期腫瘤,故此預後較差。

2 疾病名稱

喉咽惡性腫瘤

3 英文名稱

laryngopharynx cancer

5 分類

耳鼻喉 > 咽及頜面疾病

6 ICD號

C13

7 流行病學

原發於下嚥部的惡性腫瘤少見。在原發性下嚥惡性腫瘤中,絕大多數(約95%)爲鱗狀細胞癌。國外資料(1989)統計,下嚥癌(carcinoma of hypopharynx)的發病率爲0.8/10萬。上海市(1986)的統計資料顯示:男性的發病率爲0.15/10萬,女性爲0.02/10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收治病例統計中發現,下嚥惡性腫瘤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1.4%,佔全身惡性腫瘤的0.2%。上海第一醫學院耳鼻咽喉研究所(1983)根據病理資料分析發現,下嚥癌佔耳鼻咽喉腫瘤的1.9%。

下嚥癌多發生在梨狀窩,其次爲下嚥後壁,環後區最少。梨狀窩癌和下嚥後壁癌多發生在男性,而環後癌則多發生在女性。

下嚥癌的好發年齡爲50~70歲。

8 喉咽惡性腫瘤病因

下嚥癌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與下列綜合因素有關。

8.1 吸菸

長期大量吸菸可導致呼吸道癌腫已成共識。在菸草燃燒時所產生的菸草焦油中的苯駢芘有致癌作用,吸菸可導致染色體畸變。下嚥癌的病人中大多數都有長期吸菸的病史,而且吸菸的量較大,不少病人還同時酗酒。酒不僅能刺激黏膜,誘發黏膜上皮營養不良,而且有促進煙的致癌作用

8.2 營養不良

缺血性貧血常導致喉咽部黏膜變化,如黏膜變薄,黏膜生髮層表皮釘突消失,細胞糖原減少或缺乏,咽、食管黏膜廣泛萎縮,嚥下困難,出現Plummer-Vinson綜合徵。本徵一般發生於低血紅蛋白貧血中年婦女,主要特徵爲口角裂開或裂縫,舌痛伴絲狀乳頭、繼以蕈狀乳頭萎縮,並因食管狹窄或食管蹼而致嚥下困難。國外文獻報道,Plummer-Vinson綜合徵患者發生環後癌。

8.3 病毒感染

在一定的條件下,EB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都可能引起咽喉部黏膜的癌變。

8.4 其他

某些維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某些工業性或職業性損害、環境污染等,都可能成爲促癌因素。

9 病機

95%以上的喉咽惡性腫瘤鱗狀細胞癌肉瘤淋巴瘤少見。

9.1 腫瘤生長與擴展

下嚥癌大體以外突型爲主,常有中心潰瘍。梨狀窩癌多呈浸潤生長,易於在黏膜下廣泛擴散腫瘤發生在梨狀窩外側壁時,常侵犯甲狀軟骨板,甚至可穿破甲狀軟骨板而累及喉外組織甲狀腺皮膚及頸部血管等。腫瘤生長在梨狀窩內側壁時,常向內侵犯喉部,累及聲帶、室帶,並可向後累及環後區,亦可經梨狀窩前壁直接侵入聲門旁間隙,造成患側聲帶固定。梨狀窩癌向上擴展則可侵犯舌根部,甚至齶扁桃體。梨狀窩底部病變可侵犯聲門下,晚期可侵入皮下,但很少侵犯頸段食管。環後癌多呈結節狀,易侵犯環杓後肌和環狀軟骨,且常向下侵犯頸段食管。由於梨狀窩與其接近,因此常早期受累。腫瘤晚期可侵犯環後全周、甲狀腺氣管。下嚥後壁癌多呈外突或浸潤生長,常沿後壁在黏膜下向上、下廣泛擴散,因而可出現多發癌竈。腫瘤甚至可侵犯口咽鼻咽,但很少侵犯椎前筋膜

9.2 轉移

下嚥癌頸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就診時50%~60%有頸淋巴結轉移,其轉移部位約60%爲中、下頸淋巴結。下嚥癌中,梨狀窩癌的頸淋巴結轉移率最高,可達60%~70%。下嚥後壁癌和環後癌的轉移率約爲40%左右,但常出現雙側的頸淋巴結轉移。下嚥癌晚期可發生遠處轉移

10 喉咽惡性腫瘤的臨牀表現

10.1 咽部異物

咽部異物感是下嚥癌病人最常見的初發症狀,病人常在進食後有食物殘留感。此症狀可單獨存在達數月之久,因而常易被病人或醫生所忽視而誤診誤治

10.2 吞嚥疼痛

初起疼痛較輕,以後逐漸加重。梨狀窩癌或咽側壁癌多爲單側咽痛,且多能指出疼痛部位。癌腫侵犯軟骨或軟組織,或腫瘤合併感染時,則疼痛加劇,且可向耳部放射。

10.3 吞嚥不暢

腫瘤增大到一定體積,阻塞咽腔或侵犯食管入口時常出現吞嚥不暢,嚴重時可出現吞嚥困難

10.4 聲嘶

腫瘤侵犯喉部,累及聲帶,或侵犯聲門旁間隙,或侵犯喉返神經時均可出現聲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

10.5 咳嗽或嗆咳

聲帶麻痹、下嚥組織水腫腫瘤阻塞咽腔,在吞嚥唾液或食物可誤入氣管而引起嗆咳,嚴重時可發生吸入性肺炎

10.6 頸部腫塊

約1/3的病人因頸部腫塊作爲首發症狀而就診。腫塊通常位於中頸或下頸部,多爲單側,少數爲雙側。腫塊質硬,無痛,且逐漸增大。

10.7 晚期表現

下嚥癌晚期時患者常有貧血消瘦、衰竭等惡病質的表現。腫瘤侵犯頸部大血管時可發生嚴重的出血

11 喉咽惡性腫瘤的併發症

喉咽惡性腫瘤可有術後感染肺部感染切口出血、咽皮膚瘻、下嚥狹窄、整復的下嚥組織壞死、術後誤吸嚴重等併發症。

12 實驗室檢查

細胞學檢查:頸淋巴結穿刺細胞學檢查可確定轉移癌,有利於及時尋找和發現原發病竈。病理檢查:病理檢查腫瘤確診的依據,因此一旦發現下嚥的病變應及時活檢活檢可在間接喉鏡或直接喉鏡下進行,而有反覆出血呼吸困難者在取活檢時應慎重。

13 輔助檢查

13.1 常規X線檢查

喉及頸側位X線片可以觀察喉內及椎前軟組織情況。梨狀窩腫瘤時則表現爲梨狀窩密度增高。腫瘤位於咽後壁、環後時則可以看到椎前軟組織明顯增厚,將氣管推向前。喉受侵則聲帶和室帶變形,喉室消失,會厭及杓狀軟骨變形,甲狀軟骨向外移位。

13.2 下嚥、喉X線體層拍片

可以觀察梨狀窩情況,瞭解腫瘤喉內浸潤的程度。

13.3 下嚥、食管X線造影

碘油鋇劑X線對比造影來觀察梨狀窩、食管有無充盈缺損,鋇劑是否通過緩慢、變細等,能發現梨狀窩、環後及食管的病變,瞭解腫瘤的範圍。

13.4 CT及MRI

CT能很好地顯示腫瘤侵犯的程度及範圍,並能發現臨牀上難發現的早期頸淋巴結轉移。MRI通過三維成像,可立體的瞭解腫瘤侵犯的範圍,區分腫瘤與其他軟組織影,瞭解腫瘤與周圍血管的關係,以及有無頸淋巴結轉移等。

13.5 內鏡檢查

包括直接喉鏡、纖維喉鏡及食管檢查

14 喉咽惡性腫瘤的診斷

14.1 臨牀檢查

下嚥癌早期由於缺乏特異性臨牀表現,因而易被誤診咽炎咽喉神經官能症。因此,凡年齡在40歲以上,長期咽部異物感或吞嚥疼痛,尤其是伴有頸淋巴結腫大者,均需仔細檢查頸部,常規檢查咽、喉部,必要時需行X線片、CT、MRI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變,避免誤診

(1)頸部檢查:先觀察喉外形,注意有無喉體增大或不對稱。然後將喉體對着頸椎左右移動,瞭解喉摩擦音是否消失,有無軟墊子樣感覺。在喉周圍觸診,瞭解喉、氣管旁有無腫塊甲狀腺是否腫大。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下嚥癌時常出現一側或兩側中、下頸深淋巴結腫大,且質硬、固定。

(2)咽喉檢查患者出現以上症狀時,除檢查口咽部外,應常規行間接喉鏡檢查注意觀察下嚥及喉部、梨狀窩、環後、下嚥後壁等處有無菜花樣或潰瘍型新生物;一側梨狀窩有無積液或食物滯留;下嚥黏膜有無水腫等。早期環後或梨狀窩腫瘤間接喉鏡檢查不易發現,對可疑病例應行內窺鏡檢查

(3)內窺鏡檢查:包括直接喉鏡、纖維喉鏡及食管檢查。在行纖維喉鏡檢查時如採用吹喇叭鼓氣法則可發現下嚥的早期病變。具體方法是從鼻腔插入纖維喉鏡到達下嚥時,囑病人將食指放入口中,閉口用力鼓氣。在梨狀窩、食管入口瞬間開放時,則可發現環後、梨狀窩及下嚥後壁的微小病竈。直接喉鏡檢查食管檢查時病人比較痛苦,但能發現隱蔽的早期病變,還可及時活檢,因而仍是目前常用的檢查方法

14.2 下嚥的解剖分區及臨牀分類、分區

國際抗癌聯盟(UICC)1992年第4版第2次修訂本對下嚥的解剖分區及臨牀分類、分區規定如下:

(1)下嚥的解剖分區:(C12,C13)

咽-食管聯接區(環後區):杓狀軟骨和聲帶平面至環狀軟骨下緣。

梨狀窩:從咽會厭襞至食管上端。外界爲甲狀軟骨板,內界由杓會厭襞、杓狀軟骨和環狀軟骨所組成。

咽後壁:會厭谷底平面至環狀軟骨下緣平面。

(2)TNM的臨牀分類分區:

T 原發腫瘤

Tis原位癌

T1腫瘤侷限在下嚥部一個亞解剖部位。

T2腫瘤侵犯一個以上下嚥部亞解剖部位或鄰近部位,無半喉固定。

T3腫瘤侵犯一個以上下嚥部亞解剖部位或鄰近部位,有半喉固定。

T4腫瘤侵犯鄰近結構,如頸部軟組織或軟骨。

N 區域淋巴結

M 遠處轉移

15 鑑別診斷

15.1 咽炎及咽神經官能症

下嚥癌早期常表現爲咽異物感和咽喉疼痛,同時由於下嚥部位隱蔽,原發竈較難發現,因而極易誤診咽炎或咽神經官能症。故此,凡咽部症狀持續,或出現進食梗阻感者,應作間接喉鏡或纖維喉鏡檢查,必要時需作下嚥、食管X線造影,以排除下嚥惡性腫瘤

15.2 下嚥部良性腫瘤

甚少見。有血管瘤脂肪瘤神經纖維瘤食管平滑肌瘤等。

15.3 頸淋巴結核

咽腫瘤以頸部腫塊而作爲首診時常易誤診頸淋巴結核。因此,凡40歲以上的患者,以頸部腫塊就診時,應仔細檢查鼻咽口咽喉咽、喉及食管等處,並常規行胸部X線片。發現頸部腫塊應及時穿刺細胞學檢查,以免誤診

16 喉咽惡性腫瘤的治療

下嚥癌的治療方法有單純放療、單純手術、手術加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等。早期下嚥癌可單純放療或單純手術,單純手術的療效優於單純放療。但對Ⅲ及Ⅳ期患者,應採用綜合治療。目前普遍認爲,在綜合治療中,手術加放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其療效明顯優於單純放療和單純手術。

16.1 放射治療

單純放療僅適用於腫瘤侷限的T1病變。對於因手術禁忌證而不能手術者,放療可作爲一種姑息性治療。下嚥癌單純放療5年生存率爲10%~20%。

綜合治療中,根據各人的習慣可選用術前放療或術後放療。術前放療量在40~50Gy,放療後休息2~4周再手術。主張術前放療者認爲,術前放療可消除超過外科切除線上的亞臨牀竈,控制手術野以外的轉移淋巴結,縮減腫瘤浸潤,使瘤牀微血管淋巴管閉鎖,腫瘤內的活瘤細胞數目減少,增加手術切除的機會,避免術中的腫瘤種植,提高病人的生存率。術前放療的缺點是模糊了腫瘤的原始邊界,增加了準確切除腫瘤的困難,且使傷口癒合受到影響。主張術後放療者認爲,手術已將實體瘤切除,對病變的範圍也已心中有數。在實施術後放療時,對高度懷疑的部位,可給集中小靶區照射,而且可以比術前照射給予更高的劑量。術後放療既可消滅術中脫落的癌細胞、消除區域淋巴結中之亞臨牀竈,而且可作爲對術後病理證實切緣有腫瘤浸潤者治療的一種補救措旋。術後放療的劑量爲60~70Gy。

16.2 化療

喉咽癌的輔助性化療能否提高5年生存率,目前仍無結論性報道。姑息性化療對晚期及複發性腫瘤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的時間短暫。近年來有些學者主張誘導化療,即在手術或放射治療之前給予衝擊量化學藥物,以縮小或消滅腫瘤然後再手術或放療,以期達到既能有利於手術切除,防止術中腫瘤種植,又可減少腫瘤的復發、轉移,提高病人生存率的目的。所用的藥物有氨甲喋呤、博來黴素長春新鹼5-氟尿嘧啶等。單一化療藥物治療效果較差,目前多主張聯合用藥。

16.3 手術治療

16.4 免疫治療

17 預後

下嚥癌在頭頸部腫瘤中屬於比較難治,療效較差的腫瘤。如腫瘤能早期發現,無論是單純手術或是單純放療,其療效都較好。但因下嚥位置隱蔽,臨牀發現時多爲晚期腫瘤,故此預後較差。一旦出現淋巴結轉移,其根治機會將下降30%~50%。下嚥癌中以梨狀窩癌治療效果最好。有報道稱女性手術後療效明顯較男性爲佳。單純放療,下嚥癌的5年生存率爲10%~20%、;單純手術5年生存率爲30%~40%;而綜合治療者其5年生存率可達到40%~60%。由此可見,綜合治療的生存率明顯優於單純放療和單純手術,故此應積極提倡有計劃的綜合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