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性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

診療規範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發性精神病性障礙 精神障礙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ng xiǎng xìng zhàng ài zhěn liáo guī fàn ( 2 0 2 0 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妄想性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是《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的一部分。《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20年11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945號)印發。

3 診療規範全文

3.1 一、概述

妄想性障礙又稱偏執性精神障礙,是一組以系統妄想爲唯一或突出臨牀症狀精神障礙。妄想往往較爲持久,甚至持續終身。妄想的內容多與患者的生活處境相關,常爲被害、疑病或誇大性質的,也有與訴訟或嫉妒相關的,或表現爲堅信其身體畸形,或確信他人認爲自己有異味或是同性戀者等。該病較少見,患病率爲 0.01%~0.03%,多在 30 歲以後起病,以女性居多,起病通常較緩慢,病程遷延,多不被周圍人所察覺,常不主動就醫。患者往往存在一些不健全人格特徵,包括固執偏見敏感多疑、自我爲中心,人際關係差、易將別人的行爲誤解爲有敵意或輕視的含義。在不涉及妄想內容的情況下,患者常常並不表現出明顯的精神異常,並有一定的工作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正常生活,一般也不出現明顯的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損。

3.2 二、病因、病理及發病機

妄想性障礙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遺傳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健全的人格特徵和一些不良的精神心理應激因素可能參與該病的發病過程。社會孤立、有感覺缺陷、經濟地位較低、移民、高齡、家族史陽性,以及一些器質性因素(如伴有意識喪失的頭部創傷、發病前藥物濫用)等可能是妄想性障礙發生的危險因素。

3.3 三、臨牀特徵與評估

3.3.1 (一)臨牀特徵

妄想性障礙系統妄想爲主要臨牀表現(以被害妄想居多),這些妄想常持續存在,但多爲非奇怪的妄想妄想內容與現實生活存在密切聯繫,似乎事出有因,言談舉止和情感反應妄想相一致,儘管不可信,但卻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並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那麼荒謬、離奇和易於泛化。典型病例常缺乏其他精神病性改變,但部分患者可間斷出現情緒症狀幻覺,但這些情緒症狀幻覺通常只存在於與妄想信念相關的時期,且歷時短暫、不突出,患者的一般功能受損通常不明顯。

3.3.2 (二)評估

由於妄想性障礙患者常缺乏自知力,在進行評估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當討論觸及患者妄想症狀時,檢查者應保持理解的態度和對患者所關心事物的興趣和耐心,這樣可以減輕患者的不信任和迴避,以便於進一步揭示妄想的內容;

需要評估患者妄想內容涉及的對象可能造成的危險和憤怒程度,並制訂相應的防範計劃;

③除精神科常規的症狀評估外,對妄想性障礙評估需要注意收集相關陰性依據,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精神障礙。

3.4 四、診斷及鑑別診斷

3.4.1 (一)診斷要點

妄想性障礙是以一種或一組相關妄想爲特點,病程持續至少 3個月(通常更長),不伴有抑鬱、躁狂或混合發作等情緒症狀無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徵症狀(如持續的幻聽思維紊亂、陰性症狀),但如果感知障礙(如幻覺)與妄想有關,仍可考慮本診斷。除了與妄想直接相關行爲和態度外,其他言語和行爲通常不受影響。這些症狀不是另一種疾病或疾病的表現,症狀不能歸因於其他疾病(如腦腫瘤),並且不是由於物質或藥物中樞神經系統(如皮質類固醇),以及戒斷(如酒精戒斷)的作用

3.4.2 (二)鑑別診斷

需與妄想性障礙進行鑑別的常見疾病包括: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臨牀症狀多以妄想爲主,但其內容荒謬、離奇、泛化,且不具有現實性的特點,常伴有幻覺,晚期常有精神衰退

2.偏執型人格障礙

以猜疑和偏執爲主要特徵,但其並未達到妄想的程度,開始於童年、少年或成年早期。

3.中毒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患者可出現偏執,但均爲繼發於中毒或軀體疾病之後,詳細的病史採集、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可有陽性發現。

4.心因性妄想症

因劇烈或長期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所致,妄想的內容與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具有現實性和易暴露的特點。在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消除後,症狀可很快消失。

3.5 五、治療原則與常用藥物

由於妄想性障礙患者常不主動就醫,依從性比較差。因此,在治療方面,應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自知力、促進患者接受系統治療爲首要原則,對於能夠配合治療的患者,可按照相應的藥物或(和)心理治療規範進行系統的治療(如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對症減輕或者消除妄想性障礙患者妄想;對伴有焦慮、抑鬱等情緒症狀患者,可酌情使用抗焦慮抗抑鬱藥物;對服藥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則可以考慮使用長效抗精神病藥製劑進行對症治療,具體用藥劑量和療程,需根據患者病情及療效反應而定),而對於有敵意、攻擊、自殺隱患等風險患者,則應酌情進行適當的監管和住院治療。對於妄想性障礙的疾病管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實踐經驗。但由於該病病程多呈持續性,甚至有可能終身不愈。因此,仍建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區及地方相關職能部門對該類患者,尤其是存在潛在社會安全風險患者實施長病程管理,進行長期甚至終身的隨訪觀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