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蓮

中藥材 化瘀消腫 清熱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í lián

2 英文參考

encrinit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石蓮

石蓮中藥名,出自《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爲《植物名實圖考》記載的紅孩兒之別名[1]

3.1 別名

巖紅、石蓮[2]

3.2 來源及產地

秋海棠科植物裂葉秋海棠Begonia laciniata Roxb.的全草[2]分佈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浙江等地[2]

3.3 性味

甘、酸,寒[2]

3.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2]

①治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風溼骨痛閉經痛經,肝脾腫大[2]。煎服:9~15g[2]

②治跌打腫痛,毒蛇咬傷,癰腫,疔瘡[2]。搗敷[2]

4 蘭科植物節莖石仙桃全草·《中華本草》·石蓮

4.1 拼音名

Shí Lián

4.2 別名

石蚌腿、石蚌接骨丹、石楞腿、石上仙桃

4.3 來源

藥材基源:爲蘭科植物節莖石仙桃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olidota articulata Lind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4.4 形態

節莖石仙桃,附生草本。無根狀莖。假鱗莖首、尾相連成莖狀,圓柱形,肉質,長3.5-12cm,粗0.5-1.5cm,頂生2葉。葉橢圓形至長圓形,長5.5-17cm,寬1.2-6cm,基部收狹成柄。花葶從假鱗莖頂端抽出,多花排成總狀花序花序軸呈明顯的之字形曲折小苞片菱狀卵形,舟狀抱花,花凋時脫落。花較大,白色或淡紅色;萼片卵形,舟狀,背面具脊,長約8mm;花瓣卵形,比萼片稍短;脣瓣與萼片近等長,後部凹陷成囊狀,前部橢圓形,先端稍凹缺。

4.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800-2700m的山坡常綠闊葉林中樹立或溝谷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雲南、西藏等地。

4.6 化學成份

含黃菲素(flavidin),異黃菲靈(isoflavidinin),異氧代黃菲靈(isooxoflavidinin),D-葡萄糖(D-glucose),鼠李糖(rhamnose),D-木糖(D-xylose),果糖(fruct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棉子糖(raffinose)。

4.7 性味

味甘;淡;性涼

4.8 功能主治

滋陰益氣散瘀消腫。主肺虛咳嗽子宮脫垂頭暈頭痛遺精白帶;癰瘡腫毒;跌打損傷骨折筋傷

4.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50g。外用:適量,搗敷。

4.10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6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