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燭子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án zhú zǐ

2 全國中草藥彙編》:南燭子

2.1 拼音名

Nán Zhú Zǐ

2.2 別名

南燭

2.3 來源

杜鵑花科烏飯樹屬植物烏飯樹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乾燥果實入藥。

2.4 性味

微甘、酸。

2.5 功能主治

強筋骨,益腎氣。用於身體虛弱,脾虛久泄夢遺滑精赤白帶下

2.6 用法用量

1~3錢。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南燭子

3.1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1.《本草圖經》:南燭,今惟江東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葉類苦楝而小,陵冬不雕,冬生紅子作穗。人家多種植庭除間,俗謂之南天燭,不拘時採其枝葉用。亦謂之南燭草木。其子似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葉不相對,似茗而圓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莖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

2.《綱目》:南燭,吳、楚山中甚多。葉似山礬,光滑而味酸澀,七月開小白花,結實如朴樹子成簇,

3.2 拼音名

Nán Zhú Zǐ

3.3 別名

烏飯果烏飯子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杜鵑花科村物烏飯樹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inium bracteatum Thumb.[V.spicatum(Lour.)Poiret;V.malaccense Wight;V.bracteatum var.Thunb.longitubum Hayata]

採收和儲藏:8-10月間果實成熟後採摘,曬乾

3.5 形態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6(9)m。多分枝,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紫褐色。葉柄長2-8mm,通常無毛或被微毛。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菱狀橢圓形、披針狀橢圓形,長4-9cm,寬2-4cm,先端銳尖,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平坦有光澤,側脈5-7對,斜伸至邊緣以內網結。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4-6cm,有多數花,花序軸密被短柔毛;苞片葉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宿存或脫落,小苞片2,線形或卵形,密被微毛或無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萼齒短小,三角形,長1mm左右;花冠白色,筒狀,有時略呈壇狀,長5-7mm,外面被短柔毛,內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內藏;花絲細長;花盤密被短柔毛,漿果直徑5-8mm,熟時紫褐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地帶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見於山坡林內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東、中南至西南以及臺灣等地。

3.7 性狀

性狀鑑別 果實類球形,直徑4-6mm。表面暗紅褐色至紫黑色,稍被白粉,略有細縱紋。先端具黃色點狀的花柱痕跡,基部有細果梗或果梗痕。有時有宿萼,約包被果實2/3以上,萼筒鍾狀,先端5淺裂,裂片短三角形。質鬆脆,斷面黃白色,內含多數長卵狀三角形的種子,橙黃色或橙紅色。氣微,味酸而稍甜。

3.8 化學成份

乾燥果實含糖分約20%,遊離酸7.02%,以蘋果酸(malic acid)爲主,枸櫞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少量[1]。

3.9 藥理作用

提取物在體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細胞變性

3.10 性味

酸;甘;性平

3.11 歸經

肝;腎;肝經

3.12 功能主治

補肝腎;強筋骨;固精氣;止瀉痢。主肝腎不足;鬚髮早白;筋骨無力;久泄夢遺帶下不止;久瀉外痢

3.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劑

3.14 各家論述

1.《綱目》: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

2.《藥材學》:強精益腎。治久泄夢遺,體虛氣弱,赤白帶下

3.《要藥分劑》:《綱目》於南燭枝葉,載有止泄、除睡、變白三條,於子載有固精、駐顏二條,其強筋益力,子與枝葉相同,此殆互文,非若他藥之主治,或子或枝或葉,有絕不相同者也。餘嘗以南燭子久痢久瀉,輒效,以治飯後瞌睡,亦效,可知止泄除睡不獨枝葉爲然也。又嘗以子治痢血日久症,亦效、此並《本草》所來及者。曾制一方,用南燭子爲君,制首烏爲臣,谷芽生、焦各半爲佐,其使藥則隨症加用,如久痢黃連木香訶子久瀉山藥、建蓮,除睡加益智遠志,痢血加黃連槐花當歸地榆,真是如響斯應。

3.15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南燭子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