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遺

遺精 中醫內科學 常見病方藥治療 中醫常見病 常見病艾灸療法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èng yí

2 英文參考

nocturnal emiss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wet dream[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nocturnal pollution[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paroniria salax[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夢遺(nocturnal emission[1])爲病名[2]。爲以夢交精液遺泄爲主要表現的疾病[2]遺精的一種[2]。見《普濟本事方》卷三。夢遺又稱夢失精夢泄精夢泄[2]。青壯年男子偶有遺精者則屬正常現象,不列入本病症[3]

4 夢遺症狀

患者夢中而泄,睡眠不深,陽事易舉或兼早泄[3]

5 夢遺病因

夢遺多因見情思色,相火妄動,或思慮過度,心火亢盛所致[3]。屬實證[3]。《類證治裁》:“心爲君火,肝腎爲相火君火一動,相火隨之,而夢泄焉。”

6 夢遺辨證治療

夢遺辨證治療參見遺精條。

7 夢遺的方藥治療

夢遺的治療宜清心寧神爲主,或兼滋腎固精[3]。方用清心蓮子飲妙香散靜心湯補心丹知柏八味丸[3]

夢遺而氣實火旺者,也可用龍膽瀉肝湯直折其火[3]

又有因溼熱下擾而夢遺者,宜用祕精丸,大、小分清飲;因經絡鬱熱而夢遺者,宜用清心丸[3]

8 夢遺艾灸療法

8.1 方一

[4]

選穴:三陰交腎俞關元太溪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灸至局部紅暈灼熱爲度,每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灸至遺精次數減少後可間隔施灸。

8.2 方二

[4]

選穴:心俞腎俞神門太溪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灸至局部紅暈灼熱爲度,每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灸至遺精次數減少後可間隔施灸。

8.3 方三

[5]

取穴心俞腎俞關元太沖穴。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心俞腎俞穴每次施灸不宜超過15分鐘,關元穴灸30分鐘以上,太沖穴灸20~30分鐘。每日1次,不間斷,直灸至病癒。本法適用於夢遺者。

9 關於遺精

遺精(spermatorrhea[6][6])爲病名[7]。見《普濟本事方》卷三。是指以不因性交而精液頻繁遺泄爲主要表現,並伴有頭昏耳鳴健忘心悸失眠腰痠腿軟,精神萎靡等症狀的疾病[7][7]遺精又名失精[8]遺泄[8]。其中有夢而遺精的,名爲“夢遺”,無夢而遺精的,甚至清醒時精液流出者,名爲“滑精[9]

遺精病多因情志失調、飲食失節、房勞過度等引起。主要病機心腎不交、君相火旺,溼熱下注、疏泄失度,勞傷心脾、氣不攝精,腎虛不藏、精關不固等數種。其病與五臟相關聯,但以精藏於腎,神持於心,始病時以心腎不交、君相火動,虛實摻見者爲多,治以清心安神、疏泄相火爲先。久則腎精耗傷,轉爲虛證滑精則多由夢遺日久發展而成,病以腎虛不藏,精關不固的虛證爲多,治以補腎固精爲主。若溼熱下注,影響疏泄,氣虛下陷,不能攝精者,多因脾胃功能失調,爲病有虛有實,務須注意升清、益氣健脾利溼、散鬱、疏肝等法的運用,不可一概清心補腎。

遺精多屬功能性,因此在治療的同時,認真對患者進行解釋和鼓勵,消除患者的疑慮,使其正確對待疾病。由某些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遺精滑精,應同時治療原發病。[10]本病除用藥物醫治外,要注意調攝心神,勿令心馳於外,節制房事,禁戒手淫注意營養,節醇酒厚味,才能助治全功。[10]

必須指出,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後夫妻分居者,一月遺精一二次,屬於生理現象,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症狀。若未婚成年男子遺精次數頻繁,每週2次以上,或已婚有正常性生活下經常遺精,則屬於病理狀態。故《景嶽全書·遺精》說:“有壯年氣盛,久節房欲而遺者,此滿而溢者也。”但有些人因缺乏生理知識,因此產生恐懼,也可出現頭暈、無力、心悸症狀。過多的遺精,每週二次以上,或清醒時流精,並有頭昏精神萎靡、腰腿痠軟、失眠等症,則屬病態,必須及時治療。[10][10]

遺精可見於慢性前列腺炎神經衰弱[10]精囊炎睾丸炎引起的遺精,也可參照施治[10]

詳見遺精條。

10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51.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69.
  4. ^ [4] 柴鐵劬主編.灸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5. ^ [5] 林琳,戰雅蓮,李紅珠編.灸療治百病[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23.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9.
  9. ^ [9]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54-258.
  10. ^ [10]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19-12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