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敗血症

感染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 pú jun1 bài xuè zhèng

2 疾病分類

感染

3 疾病概述

多見於男性病前一般情況大多良好。原發炎性病竈以皮膚癤等爲多見,從口腔粘膜和呼吸入侵者多數爲免疫功能低下的院內感染。臨牀表現較典型,急起發病。寒戰高熱,半數以上患者體溫在39℃—41℃間,雙峯熱少見。皮疹常爲多形性,見於1/6—1/4的病例,以淤點爲多,膿皰疹雖較多見,但其出現有助於診斷。關節症狀較明顯,見於約20%的患者,大多累及大關節,有紅腫痛,但化膿性關節炎少見。遷徙性損害是金葡菌敗血症的特點,約半數病程中出現遷徙性損害,常見多發性肺部浸潤(約20%);甚至可形成膿腫:其次爲肝膿腫化膿性腦膜炎骨髓炎、皮下膿腫等。

金葡菌敗血症併發心內膜炎者可高達8%,由於可侵犯心瓣膜,故病理性雜音不及亞急性心內膜炎患者多;如發熱不退,有進行貧血,反覆出現皮膚淤點,有內臟血管栓塞,血培養持續等應考慮爲心內膜炎,須進一步作心臟波圖檢查以明顯震旦。感染性休克較少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與其他金葡菌具有相似毒力和致病力易在醫院內,尤其是有免疫缺陷者、大手術患者老年人發生,其發生率激增,病死率亦較高。

4 疾病描述

原發炎性病竈以皮膚癤等爲多見,從口腔粘膜和呼吸入侵者多數爲免疫功能低下的院內感染。臨牀表現較典型,急起發病。寒戰高熱,半數以上患者體溫在39℃-41℃間,雙峯熱少見。皮疹常爲多形性,見於1/6—1/4的病例,以淤點爲多,膿皰疹雖較多見,但其出現有助於診斷。關節症狀較明顯,見於約20%的患者,大多累及大關節,有紅腫痛,但化膿性關節炎少見。

5 症狀體徵

多見於男性,病前一般情況大多良好。原發炎性病竈以皮膚癤等爲多見,從口腔粘膜和呼吸入侵者多數爲免疫功能低下的院內感染。臨牀表現較典型,急起發病。寒戰高熱,半數以上患者體溫在39℃—41℃間,雙峯熱少見。皮疹常爲多形性,見於1/6—1/4的病例,以淤點爲多,膿皰疹雖較多見,但其出現有助於診斷。關節症狀較明顯,見於約20%的患者,大多累及大關節,有紅腫痛,但化膿性關節炎少見。遷徙性損害是金葡菌敗血症的特點,約半數病程中出現遷徙性損害,常見多發性肺部浸潤(約20%);甚至可形成膿腫:其次爲肝膿腫化膿性腦膜炎骨髓炎、皮下膿腫等。

金葡菌敗血症併發心內膜炎者可高達8%,由於可侵犯心瓣膜,故病理性雜音不及亞急性心內膜炎患者多;如發熱不退,有進行貧血,反覆出現皮膚淤點,有內臟血管栓塞,血培養持續等應考慮爲心內膜炎,須進一步作心臟波圖檢查以明顯震旦。感染性休克較少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與其他金葡菌具有相似毒力和致病力易在醫院內,尤其是有免疫缺陷者、大手術患者老年人發生,其發生率激增,病死率亦較高。

6 疾病病因

甲氧西林金葡菌與其他金葡菌具有相似毒力和致病力易在醫院內,尤其是有免疫缺陷者、大手術患者老年人發生,其發生率激增,病死率亦較高。

7 病理生理

口腔粘膜和呼吸入侵者多數爲免疫功能低下的院內感染

8 診斷檢查

(一)血象 血細胞總數增多,一般在(10—3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可出現明顯核左移及細胞中毒性顆粒,嗜酸粒細胞減少或消失。機體反應性較差者及少數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患者白細胞總數可正常或偏低,但中性粒細胞數仍增多。

(二)病原學檢查 以血培養最爲重要,應在抗菌藥物應用前及寒戰高熱時進行、並宜多次反覆送驗、每次採血新生兒嬰兒爲5ml,年長兒和成人爲10ml。有條件者宜同時作厭氧菌真菌培養。已採用抗菌藥物的病例宜於培養基中加入硫酸鎂、β—內酰胺酶、對氨苯甲酸等以某些抗菌藥物,或用血塊培養法以提高陽性率。骨髓培養的陽性率較血培養者爲高。以膿液腦脊液、胸腹水液、淤點擠野等塗片檢查和培養,亦有檢出病原菌的機會。分離病原菌後敏實驗,以測定最低抑菌濃度(MIC),供選用抗菌藥物參考。必要時測量最低殺菌濃度(MBC),血清殺菌實驗也有重要參考意義。一般培養基上無細菌生長,疑有L—型細菌敗血病時,應作高滲鹽水培養。真菌生長緩慢,培養陽性率亦較低。乳膠凝集實驗測定抗原或相應抗體(用於隱球菌病),以及病理組織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厭氧菌分離培養至少也需1周,不能及時爲臨牀治療提供細菌學依據。近年已開展氣相色譜法離子色譜法等快速診斷技術色譜法也能在1小時內對林裝標本做出有無厭氧菌的診斷,便於指導用藥。免疫熒光法快速、敏感,且能特異地鑑定厭氧菌;其他尚有免疫酶表組化快速鑑定產氣莢膜梭菌等,對早期診斷有良好效果。

(三)其他檢查 鱟溶解物實驗(LLT)可檢測血清標本中革蘭陰性桿菌內毒素,但不能鑑別爲何種病原菌,對診斷革蘭陰性敗血症有一定幫助。病程中如出現心、肝、腎等臟器損害,或休克、DIC等時,應作相應檢查化膿性關節炎在發病2周後X線檢查纔有所發現。

診斷與鑑別診斷:診斷依據 反急性發熱患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而無侷限於某一系統急性感染時,都應考慮敗血症的可能。病史詢問和詳細體檢對協助診斷有推測病原有一定意義。凡新近有皮膚感染外傷,特別有擠壓瘡癤者;或有尿路、膽道、呼吸道等感染病竈;或各種局病感染雖經有效抗菌藥物治療,而體溫能未能控制者,均應高度懷疑有敗血症的可能。如在病程中出現皮疹、肝脾腫大、遷徙性膿腫等,則敗血症的臨牀診斷可基本成立。詳細體檢常可發現原發病竈或入侵途徑,並從病竈部位和性質推知病原菌的種類。獲得陽性血培養後應作進一步檢查,常可因而發現原發病竈,而便於進行根治。血培養(和骨髓培養)陽性敗血症確診的依據。

9 治療方案

皮膚、粘膜有化膿性感染,以及醫院出生且住院較長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爲主。治療可選用青黴素,但金黃色葡萄球菌大多數對青黴素耐藥,故常用耐酸青黴素,如苯唑青黴素鄰氯青黴素雙氯青黴素,或用萬古黴素加上述耐酶青黴素。上述3種耐酶青黴素劑量:<2000g:日齡爲0~7d,50mg/(kg?d)分2次應用,>7d100mg/(kg?d)分3次應用;>2000g:日齡爲0~7d,75mg/(kg?d)分3次應用,>7d150mg/(kg?d)分4次應用,均用靜脈途徑。萬古黴素劑量:孕37周以下早產兒每次15mg/kg每12hl次,足月兒每次10~15mg/kg,每8hl次均靜脈應用。療程爲7~10d。亦可用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肟劑量爲50~100mg/(kg?d)分2次靜脈給藥。

10 預後及預防

加強衛生期保健工作,產前應進行引導分泌物檢查,如培養髮現B羣溶血鏈球菌應及時治療,以免新生兒受染。對新生兒室、燒傷病房及因白血病接受化療者或骨髓移植者宜採取防護性隔離,防止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醫院感染發生。慢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帶菌的醫護人員應暫調離並並給予治療,有明顯或隱匿的感染竈者須及時治療。對留置體內的導管應定期更換,如有感染須及時去除,同時給予針對抗菌藥物的治療。疥、癰等皮膚感染切忌擠壓。

合理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抗生素,使用期間嚴密觀察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處有無真菌感染,如有發生,須及時處理。對糖尿病、慢性肝病白血病等易導致感染的慢性疾病宜積極治療,儘量預防感染。對中性粒細胞減少者和其他免疫缺陷者預防性口服抗菌藥物(包括抗真菌藥物),可明顯降低感染的發病率。醫務人員須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操作規程,勤洗手,儘量應用一次並使用的醫療用品,是減少醫院感染敗血症的重要措施。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