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黴素

藥物 多肽類抗生素 抗生素類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n gǔ méi sù

2 英文參考

vancoci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ancomycin[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萬古黴素多肽抗生素,其作用機制是以高親和力結合到敏感細菌細胞壁前體肽聚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阻斷構成細菌細胞壁高分子肽聚糖合成,導致細胞壁缺損而殺滅細菌抗菌活性去甲萬古黴素弱。口服不吸收,用於治療假膜性腸炎毒性和治療要點與去甲萬古黴素相似

4 萬古黴素介紹

4.1 藥品名稱

萬古黴素

4.2 英文名稱

Vancomycin

4.3 別名

穩可信萬刻林凡可黴素無菌鹽酸萬古黴素凡古黴素;Vancocin;Vancocin CP;Vancomycin HCl

4.4 分類

抗生素 > 多肽

4.5 劑型

1.注射用鹽酸萬古黴素:每瓶0.5g,1g;

2.膠囊:120mg,250mg。

4.6 萬古黴素的藥理作用

萬古黴萬古黴素是由東方鏈黴菌培養液中所得的一種糖肽類抗生素鹽酸萬古黴素爲其鹽酸鹽。其作用機制是以高親和力結合到敏感細菌細胞壁前體肽聚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阻斷構成細菌細胞壁高分子肽聚糖合成,導致細胞壁缺損而殺滅細菌。此外,它也可能改變細菌細胞膜透性,並選擇性地抑制RNA的合成。萬古黴素作用特點是對革蘭陽性球菌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口服給藥對治療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假膜性結腸炎有極好療效。鹽酸萬古黴素對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對厭氧鏈球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炭疽桿菌、放線菌、白喉桿菌淋球菌、綠色鏈球菌、牛鏈球菌、糞鏈球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萬古黴素對多數革蘭陰性菌、分枝桿菌屬擬桿菌屬、立克次體屬、衣原體屬或真菌均無效。

4.7 萬古黴素藥代動力學

鹽酸萬古黴素腸道吸收不良,因此主要通過靜脈全身給藥。靜脈滴注0.5g、1.0g,血藥峯濃度分別爲10~30mg/L、25~50mg/L。萬古黴素分佈容積爲0.43~1.25L/kg。藥物吸收後可廣泛分佈於全身大多數組織體液內。其中在血清胸膜心包腹膜腹腔積液和滑膜液中可達有效抑菌濃度,在尿中濃度較高,但在膽汁中不能達有效抑菌濃度。藥物可透過胎盤,也可進入乳汁,但萬古黴素不能迅速透過正常血-腦脊液屏障進入腦脊液中,在腦膜發炎時可滲入腦脊液中並達有效抗菌濃度。萬古黴素蛋白結合率約爲55%。成人半衰期平均爲6h(4~11h),腎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長至7.5天;小兒半衰期約爲2~3h。藥物可能經肝臟代謝。給藥量中約80%~90%在24h內由腎小球過經尿以原形排泄,少量經膽汁排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不能有效清除萬古黴素,但血液灌注血液過濾能有效地將藥物從血中清除。

4.8 萬古黴素適應

1.萬古黴素是腸球菌心內膜炎、棒狀桿菌屬(類白喉桿菌屬)心內膜炎患者在對青黴素類藥過敏時的首選用藥。

2.口服適用於治療抗生素相關性假膜性結腸炎經甲硝唑治療無效者,或多重耐藥葡萄球菌小腸結腸炎。

3.靜脈給藥適用於治療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西林耐藥菌株和多重耐藥菌株)所致心內膜炎、骨髓炎肺炎敗血症或軟組織感染等。

4.靜脈給藥也適用於治療對青黴素類或頭孢菌素類藥過敏,或經上述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嚴重葡萄球菌所致感染

5.靜脈給藥還可用於治療對青黴素過敏或不過敏的血液透析患者發生葡萄球菌屬所致動、靜脈分流感染

4.9 萬古黴素禁忌

萬古黴素過敏者。

4.10 注意事項

1.(1)腎功能不全者;(2)聽力減退或耳聾者;(3)孕婦:(4)哺乳期婦女。

2.藥物對老人的影響:萬古黴素用於年老患者有引起耳毒性與腎毒性的高度危險(聽力喪失)。由於老年患者隨年齡增長腎功能減退,因此確有指徵使用時必須調整劑量

3.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尿素氮(BUN)升高。

4.長期用藥時應定期檢查聽力;長期用藥時應定期監測功能尿液中蛋白、管型、細胞數和尿比重;用藥中應注意監測血藥濃度,尤其是需延長療程或有腎功能減退、聽力減退、耳聾病史的患者。血藥峯濃度不應超過25~40mg/L,谷濃度不應超過5~10mg/L。血藥峯濃度高於50mg/L,谷濃度高於10mg/L者爲中毒範圍。

4.11 萬古黴素不良反應

1.可出現聽神經損害聽力減退甚至缺失、耳鳴或耳部飽脹感。在大劑量和長時間應用時尤易發生

2.腎毒性:主要損害腎小管。早期可有蛋白尿、管型尿、繼之出現血尿尿量或排尿次數顯著增多或減少等,嚴重者可致腎衰竭。在大劑量(血藥濃度超過60~100mg/L)和長時間應用時尤易發生

3.變態反應:快速大劑量靜脈給藥,少數患者可出現“紅頸綜合徵”。症狀寒戰發熱昏厥、瘙癢、噁心嘔吐、心動過速、皮疹或面潮紅;頸根、上身、背、臂等處發紅或麻刺感(釋放組胺),偶有低血壓休克症狀。其發生率高於去甲萬古黴素替考拉寧

4.過敏反應:少數患者用藥可出現皮膚瘙癢、藥物熱等過敏反應症狀,偶見過敏性休克

5.消化系統:口服給藥可引起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

6.其他:肌注或靜脈注射時可致注射部位劇烈疼痛,嚴重者可致血栓性靜脈炎

4.12 萬古黴素的用法用量

1.(1)口服給藥:抗生素相關性假膜性結腸炎及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引起的假膜性結腸炎,經甲硝唑治療無效者,每次125~500mg,每6小時1次,維持5~10天,每天劑量不宜超過4g。(2)靜脈滴注:①心瓣膜修補或瓣膜心臟病手術(伴青黴素過敏)前預防:於術前1h靜脈滴注1g,8h後重復給藥1次;②全身感染:每6小時靜脈滴注7.5mg/kg,或每12小時靜脈滴注15mg/kg,對嚴重的感染患者,可每天靜脈滴注3~4g短期應用;③中樞神經系統葡萄球菌感染:最高劑量爲每天60mg/kg,分次靜脈滴注。(3)鞘內注射:①腰椎鞘內給藥:每天20mg;②腦室內滴注:起始量不宜超過5mg,因爲在腦脊液內的分佈容積相對較小。(4)腎功能不全時劑量:腎功能減退者給予首次衝擊量0.75~1g後,應根據肌酐清除率監測結果調整用藥。維持劑量(mg/24h)=150+15×患者肌酐清除率

2.兒童:(1)口服給藥:腸道感染可每次10mg/kg,每6小時1次,維持治療5~10天。(2)靜脈滴注:①心瓣膜修補或瓣膜心臟病手術(伴青黴素過敏)前預防:於術前1h靜脈滴注,按20mg/kg,8h後重復給藥1次;②全身感染嬰兒(0~7天),先用15mg/kg靜脈滴注,然後用10mg/kg,每12小時給藥1次;嬰兒(7天~1個月),先用15mg/kg靜脈滴注,然後用10mg/kg,每8小時給藥1次;兒童,每次10mg/kg,每6小時1次,或每次20mg/kg,每12小時1次。(3)鞘內注射:①腰椎鞘內給藥:新生兒兒童,每天5~20mg;②腦室內滴注:起始量不宜超過5mg。

4.13 藥物相互作用

1.與氨基糖苷類聯用時,對腸球菌有協同抗菌作用

2.與第三代頭孢菌素聯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有協同抗菌作用

3.與氨基糖苷類合用或先後應用,可增加耳毒性和(或)腎毒性;可能發生聽力減退,停藥後仍可能繼續進展至耳聾,此反應可呈可逆性或永久性。

4.與兩性黴素B桿菌肽(注射)、捲曲黴素巴龍黴素多黏菌素類藥物合用或先後應用,可增加耳毒性和(或)腎毒性

5.與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楊酸鹽合用或先後應用,可增加耳毒性和(或)腎毒性

6.與環孢素合用或先後應用,可增加腎毒性

7.與依他尼酸注射劑呋塞米利尿藥合用或先後應用,可增加耳毒性和(或)腎毒性的可能。

8.與琥珀膽鹼維庫鉈等藥物合用,可能增強琥珀膽鹼維庫鉈等藥物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9.與抗組胺藥、布克利嗪、賽克力嗪(cyclizine)、吩噻嗪類、噻噸類、曲美苄胺等藥合用時,可能掩蓋耳鳴頭昏眩暈等耳毒性症狀

10.與考來烯胺同時口服,因陰離子交換樹脂能與其結合,可使藥滅活

11.與麻醉藥同用時可增加與輸液有關的過敏反應發生率。

4.14 專家點評

萬古黴素治療重症革蘭陽性感染的臨牀總有效率爲84.38%,細菌清除率79.10%,不良反應發生率9.38%,不良反應在停藥後恢復正常。萬古黴素是治療MRSA/MRCON和腸球菌所致重症感染包括敗血症肺部感染皮膚組織感染的療效確切又比較安全的抗生素萬古黴素對革蘭陽性球菌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口服給藥對治療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假膜性結腸炎有極好療效。

5 萬古黴素中毒

萬古黴素抗菌作用去甲萬古黴素抗菌活性去甲萬古黴素弱。口服不吸收,用於治療假膜性腸炎劑量1~2g/d,分4次服用,療程7~10d;靜脈滴注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爲55%,半衰期爲6h。[1]

毒性和治療要點與去甲萬古黴素相似[1]

臨牀表現

1.輸注速度過快時,可產生紅斑樣或蕁麻疹反應,軀幹上部皮膚紅伴食慾缺乏、噁心嘔吐寒戰發熱、心跳加快等(紅頸綜合徵)。輸入藥物過濃可致血栓性靜脈炎

2.大劑量和長時期應用可引起嚴重的耳毒性耳鳴、耳部飽滿感、聽力減退甚至耳聾) 和腎毒性(蛋白尿、血尿,甚至少尿、無尿和尿毒症)。

3.過敏反應皮膚瘙癢、藥物熱、嗜酸粒細胞增多、感冒反應,偶見剝脫性皮炎過敏性休克

4.肌肉靜脈注射外漏後,可引起局部劇痛組織壞死

治療要點

1.藥物過量無特效治療,對症、支持治療爲主,保護腎功能腹膜透析可清除少量去甲萬古黴素

2.腎功能聽力減退時,減少維持劑量和延長給藥間隔時間。

3.靜脈給藥時避免藥物外漏,並輪換注射部位,以減少靜脈刺激靜脈炎發生

4.發生過敏反應時,立即停藥,予以相應治療。

6 參考資料

  1. ^ [1]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