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睛障·陰虛火旺證

混睛障 中醫證名 中醫學 中醫眼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ún jīng zhàng ·yīn xū huǒ wà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murky-eye nebul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混睛障·陰虛火旺證(murky-eye nebul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陰虛火旺,病情日久,以黑睛混濁,赤脈蔓入,疼痛不顯,抱輪微紅,眼乾不舒,口乾咽燥,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爲常見症的混睛障證候[1]

4 症狀

混睛障·陰虛火旺證患者病情反覆發作,疼痛不顯,抱輪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5 證候分析

邪毒久伏,傷陰耗液,陰津不足,虛火上炎,故見症較輕。津液不足,故舌紅少津;脈細數爲陰虛火旺之徵;若兼咽燥乾咳等,爲肺陰不足,津不上承;若兼頭暈耳鳴等,爲肝腎陰虧,相火妄動

7 方藥治療

肺陰不足者,宜滋陰潤肺,用百合固金湯加減。方中百合、生地、熟地、貝母滋陰清熱潤肺化痰玄蔘麥冬桔梗甘草滋陰生津,降火利咽當歸白芍質潤養血,滋陰柔肝

若肝腎陰虧,相火妄動者,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8 關於混睛障

混睛障(murky-eye nebula;stromal keratitis)爲病證名[2]。見《審視瑤函》。又名混睛(《世醫得效方》卷十六)、混障證(《證治準繩·雜病》)、混睛外障(《祕傳眼科龍木論》)、氣翳(《目經大成》)。是指以黑睛深層起灰白色翳障一片,混濁如霧,漫掩黑睛,妨礙視力,且羞明流淚眼珠疼痛爲主要表現的眼病[2]。病程經過緩慢,往往進行數月治療,方能逐漸減輕,但多數仍留瘢痕而影響視力

混睛障相當於西醫的角膜基質炎[2]

混睛障類似西醫的角膜實質炎[2]。此外,沙眼角膜血管翳的某些病情亦與之相似[2]

詳見混睛障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55.

治療混睛障·陰虛火旺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混睛障·陰虛火旺證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