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蛔蟲病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ōng huí chóng bìng

2 英文參考

toxocariasis

4 疾病概述

本病主要是由狗弓蛔蟲、亦稱犬弓首線蟲幼蟲寄生人體內所引起的寄生蟲病,少數是由貓弓蛔蟲引起。狗、貓是該蟲的天然宿主,是其腸內最常見的寄生蟲病。其幼蟲能在人體移行、寄生,是內臟遊走性幼蟲病的主要病因,人感染後大多數不出現臨牀症狀。本病遍佈世界各地,兒童感染率較高。狗弓蛔蟲的蟲卵隨污染的食物進入人的小腸,在腸道孵化變成有感染性的幼蟲,這種有感染性的蚴可從腸道移行至身體其它器官,引起不同的臨牀表現。人感染後早期常無明顯的臨牀症狀,僅有持久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能是本病的主要表現。由於腸粘膜的損害和蟲體代謝產物的吸收可使患者出現變態反應消化道、呼吸道症狀

本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方法治療,口服噻苯達唑有一定的效果。少數患者有時亦可自然痊癒

5 疾病描述

本病主要是由狗弓蛔蟲、亦稱犬弓首線蟲幼蟲寄生人體內所引起的寄生蟲病,少數是由貓弓蛔蟲引起。狗、貓是該蟲的天然宿主,是其腸內最常見的寄生蟲病。其幼蟲能在人體移行、寄生,是內臟遊走性幼蟲病的主要病因,人感染後大多數不出現臨牀症狀。本病遍佈世界各地,兒童感染率較高。

6 症狀體徵

感染後早期常無明顯的臨牀症狀,僅有持久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能是本病的主要表現。由於腸粘膜的損害和蟲體代謝產物的吸收可使患者出現變態反應消化道、呼吸道症狀。在皮膚上可出現紅斑或風團,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有的患者可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肌肉疼痛肝臟腫大、體重減輕、嗜酸性肉芽腫或有發熱,有的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若感染性蚴從腸道移行至皮膚、肝、肺、腦、肌肉等部位可出現相應的臨牀症狀。若侵及皮膚可有泛發性瘙癢,皮膚上出現風團丘疹及皮下結節匐行疹內臟遊走性幼蟲病的症狀。Snyder報告2例引起出血壞死性皮損。幼蟲若移行至眼可出現眼炎、眼部肉芽腫。國外有報告可引起心肌炎者。

7 疾病病因

狗弓蛔蟲的蟲卵隨污染的食物進入人的小腸,在腸道孵化變成有感染性的幼蟲,這種有感染性的蚴可從腸道移行至身體其它器官,引起不同的臨牀表現。

8 診斷檢查

本病根據臨牀症狀尚難診斷,若在病變組織中找到蟲體可以確診。皮膚試驗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9 治療方案

本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方法治療,口服噻苯達唑有一定的效果。少數患者有時亦可自然痊癒

10 預後及預防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喫未洗淨的瓜果,加強對狗、貓等動物和糞便的管理。

11 特別提示

11.1 具體預防

(1)對蛔蟲病的防治,應採取綜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帶蟲者,處理糞便、管好水源和預防感染幾個方面。

(2)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衛生知識,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生食未洗淨的蔬菜及瓜果,不飲生水,防止食入蛔蟲卵,減少感染機會。

(3)使用無害化人糞做肥料,防止糞便污染環境是切斷蛔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糞做肥料的地區,可採用五格三池貯糞法,使糞便中蟲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於糞水中游離氨的作用和厭氧發酵,蟲卵可被殺滅,同時也會增加肥效。

(4)利用沼氣發酵,既可解決農戶照明、煮飯;又有利糞便無害化處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糞渣。此時,絕大部分蟲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於糞做肥料的地區,可採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後,糞堆內溫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殺死蛔蟲卵。

(5)對病人和帶蟲者進行驅蟲治療,是控制傳染源的重要措施。驅蟲治療既可降低感染率,減少傳染源,又可改善兒童的健康狀況。驅蟲時間宜在感染高峯之後的秋、冬季節,學齡兒童可採用集體服藥。

由於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個月驅蟲一次。對有併發症的患者,應及時送醫院診治,不要自行用藥,以免貽誤病情。

常用的驅蟲藥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構櫞酸哌嗪(商品名爲驅蛔靈)等,驅蟲效果都較好,並且副作用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