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畸胎瘤切除術

小兒外科手術 手術 骶尾部畸胎瘤的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ǐ wěi bù jī tāi liú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resection of sacrococygeal teratoma

5 ICD編碼

54.4

6 概述

骶尾部畸胎瘤切除術用於骶尾部畸胎瘤的手術治療。 骶尾部畸胎瘤位於骶骨尾骨之間,腫瘤上極可位於骶骨前向盆腔伸延,成爲啞鈴型,從而壓迫膀胱直腸,影響排尿及排便腫瘤一般呈圓形,大小不等,小者僅數釐米,大者可達數十釐米。巨大的腫瘤可在兩腿之間生長,引起髖關節向外側脫位腫瘤骶骨尾骨粘連緊密,直腸指診常不能觸及腫瘤的上極。

骶尾部畸胎瘤常惡性變,向腹股溝、髂窩淋巴結轉移,並可向腹膜後大血管淋巴結、縱隔淋巴結、肝、肺及骨等遠隔臟器及部位轉移

病理分型:根據骶尾部畸胎瘤的病理、形態大小和部位分型,分型方法較多,但具代表性的爲Altman分型,對術式選擇及預後均有意義。

Ⅰ型(顯露型):出生時即有骶尾部較大腫塊,甚至可因腫物太大而難產。腫物起自骶尾尖,向臀部生長肛門前移、外翻,尾骨尖後移,良性居多。

Ⅱ型(混合Ⅰ型):腫瘤以向外生長爲主,內在部分限於骶骨前,直腸指診可觸及腫物上極,經骶部切口可以全部摘除腫物。本型外部多爲囊性,內部瘤體則多爲實體,良性居多。

Ⅲ型(混合Ⅱ型):骶尾部向外顯露可大、可小,但腫瘤的大部分在骶前及盆腔直腸腫瘤推向前方,膀胱頸或尿道受壓向前上移位。腫瘤呈實體與囊性共存,惡性較Ⅱ型爲多。臨牀主要出現排便、排尿障礙。手術難度較大。

Ⅳ型(隱型或骶前畸胎瘤):較其他類型少見,骶前及盆腔觸及腫物,有時腫物向一側臀部生長腫瘤除壓迫產生尿、便障礙外,可破潰、感染並侵犯周圍器官,如直腸膀胱骶骨等,惡性居多。組織結構或爲卵黃囊瘤,或爲胚胎性癌,預後較差(圖12.20.1-0-1)。

7 適應

骶尾部畸胎瘤切除術適用於Ⅰ型和Ⅱ型病兒骶尾部畸胎瘤出生後即可明確診斷。因腫瘤可迅速生長壞死出血感染、破裂及惡性變,故應在新生兒期間手術。術前應準確估計腫瘤所侵犯的範圍,以便設計正確的手術方法,選擇性進行手術切除。除已有遠隔臟器轉移病兒一般情況甚差外,均應積極進行手術治療。若腫瘤巨大,表面有靜脈怒張,隨時有破裂出血的危險時,或皮膚壞死者均應作爲急症處理,放射治療對畸胎瘤無明顯效果,多不採用。

8 術前準備

1.術前全面查體,包括直腸指診,明確腫瘤侵犯的範圍。需要時可做B超、鋇灌腸檢查、CT掃描,攝骶部側位X線片,以協助明確腫瘤盆腔內的大小及與直腸的關係,以便制定手術方案。

2.繼發感染時,應給予抗生素治療。

3.腫瘤壁菲薄、張力大、有壞死及破裂危險時,應做急診手術治療,以防破裂造成大出血

4.術前常規進行腸道準備。

5.巨大腫瘤切除時,因創面大、滲血多,故應準備足夠血液。巨大畸胎瘤一般備血1000~2000ml。

6.術前應建立良好的靜脈通道,必要時做靜脈切開

7.術前安放胃管及導尿管。

8.如腫瘤巨大,術前可做選擇性血管造影,條件具備時,先對進入腫瘤的大血管予以栓塞然後再進行手術,可以減少術中出血

9 麻醉體位

全麻氣管內插管較安全,小的畸胎瘤也可硬脊膜外阻滯麻醉體位一般選用俯臥位,頭偏向一側,恥骨下方及肩部墊高。消毒皮膚時應將兩腿後伸,抬起腫瘤,以保證手術區內徹底消毒

10 手術步驟

10.1 1.切口

多采用倒“V”字形切口,頂端向上直達腫瘤上極,兩側伸延至腫瘤外側。此切口的優點是減少糞便的污染機會,術中顯露良好,便於切除尾骨分離腫瘤,適於腫瘤主要部位位於會陰部的顯露型畸胎瘤(圖12.20.1-1A、B)。

10.2 2.腫瘤分離

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後,遊離皮瓣,在腫瘤的包膜外予以鈍性分離。如腫瘤已惡變,且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分界不明顯,應仔細分離腫瘤與周圍組織,並注意止血腫瘤尾骨粘連緊密時,可切斷尾骨。結紮切斷腫瘤的供應血管,既減少出血,又可減少因術中擠壓腫瘤引起的血行播散(圖12.20.1-2)。需要時可以結紮骶中動脈靜脈,以預防術中大出血

10.3 3.將腫瘤直腸分離,防止損傷直腸

巨大腫瘤位於骶前、與直腸關係密切,有時常與直腸浸潤生長,故術中應高度注意,以防誤傷直腸。術中手術者以手指自肛門插入直腸,可確定直腸的位置(圖12.20.1-3)。

10.4 4.摘除腫瘤

腫瘤應儘量完整摘除。如已惡性變,應注意有無腫瘤殘存。不能確定時,可做冷凍切片,爭取徹底切除腫瘤

術中如已撕破盆腔腹膜時,應予修補。瘤牀處徹底止血、放置引流條(圖12.20.1-4A)。妥善修補肛提肌。爲消滅切除腫瘤後遺留的死腔,應將直腸後壁纖維鞘與骶前筋膜縫合數針然後與骶前筋膜固定。間斷縫合骶前筋膜、皮下組織皮膚(圖12.20.1-4B、C)。瘤牀部位放置橡皮片引流,24~48h後拔除。

11 中注意要點

1.腫瘤較大,剝離過程中可能發生出血,或因瘤牀過大,剝離創面廣泛滲血,均可導致失血性休克發生。術中應特別注意止血,估算出血量,及時予以補充。廣泛滲血時可用電凝止血,或用熱鹽水紗墊壓迫。如有可能,術中應先結紮骶中動、靜脈腫瘤的主要供應血管。如術前能做選擇性血管造影栓塞術,可有效地減少術中失血

2.妥善保護直腸,深入盆腔腫瘤在剝離時也要注意保護膀胱尿道,防止損傷。術前應先做腸道準備,萬一在操作過程中損傷直腸壁,應及時以絲線縫合兩層,局部以大量生理鹽水沖洗

3.分離腫瘤時,應靠近瘤體,防止在骶前做廣泛解剖,否則會損傷骶前神經叢,術後導致尿失禁肛提肌力弱。

4.操作中切勿用力擠壓腫瘤,防止腫瘤破裂而種植。

5.有時脊膜膨出與畸胎瘤合併存在,尤其是骶前的脊膜膨出,較易與腫瘤混淆,術中要妥善修補硬膜,防止腦脊液瘻及術後上行性顱內感染

12 術後處理

骶尾部畸胎瘤切除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禁食,輸血輸液,觀察血壓脈搏的變化,加強支持療法。

2.傷口保持乾燥,防止糞便污染,局部可用膠布或保護膜、醫用膠等材料保護。術後24~48h拔除引流條。

3.切口包紮不可過緊,以防受腫瘤長期壓迫而變薄的皮膚發生壞死

4.應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13 併發症

1.腫瘤切除後,遺留死腔局部積血,可繼發感染。有時傷口爲糞便污染,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遇有感染時,應及早引流,傷口換藥時,設法隔離肛門與傷口,防止繼續污染影響傷口癒合。

2.術後大小便失禁,多系切除腫瘤盆腔廣泛的剝離;另外在剝離腫瘤損傷肛門外括約肌肛提肌所致。術中操作靠近腫瘤剝離,切除腫瘤妥善縫合肛提肌及外括約肌,可以減少上述併發症。

3.傷口經久不愈,不斷有分泌物溢出,多爲腫瘤未切淨或腫瘤復發所致,應再次手術切除。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