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血竭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ǎo xuè jié

2 全國中草藥彙編》:草血竭

2.1 拼音名

Cǎo Xuè Jié

2.2 別名

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麼公、地蜂子、地螞蜂、回頭草

2.3 來源

蓼科蓼屬植物紅莖蓼Polygonum paleaceum Wall.,以根狀莖入藥。秋季採挖根狀莖,去掉莖葉鬚根曬乾

2.4 性味

苦、澀,微溫。

2.5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用於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痢疾腸炎月經不調,紅崩,白帶跌打損傷;外用治創傷出血

2.6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服,或乾粉0.5~1錢,吞服;外用適量,乾粉敷患處。

2.7 備註

(1)同屬植物圓穗蓼(球花蓼、拳參)Polygonum sphaerostachyum Meisn,雲南地區亦作草血竭入藥,西藏地區稱拳參。功效類似。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草血竭

3.1 出處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3.2 拼音名

Cǎo Xuè Jié

3.3 別名

草血結、回頭草土血竭、拱腰老、迂頭雞、一口血蛇疙瘩拳參、鳶頭雞、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蜂王七、地馬蜂、老土蜂血三七山高粱、弓腰老、地蜈蚣、黑地蜂、金黃雞、小腰弓、觀音倒座、鳳凰雞、救兵糧、睡頭蜂、草子、紫參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蓼科植物草血竭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paleaceum Wall.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去淨莖、葉、泥沙,曬乾

3.5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莖肥厚,橫生,常彎曲,外面棕黑色,內麪粉紅色,具多數堅韌鬚根。莖直立,不分枝,淡綠色,有棱,無毛。基生葉有長柄,長3-7cm,有棱;葉片狹長披針形,長7-12cm,寬1.5-2.5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漸狹,呈楔形,稍不對稱,且不下延成翅狀,邊緣有不明顯細齒,且常反捲,中脈有時呈紅色,網脈明顯,尤以邊脈顯着,兩面無毛;莖生葉互生,下部葉有柄,上部的無柄,葉片較基生葉小;托葉鞘膜質,長達5cm,棕色,疏被短柔毛,有縱脈多條,先端常2裂狀。總狀花序穗狀,單生於莖頂,近直立,長3-4cm,直徑5-9mm,小花粉紅色,花梗長約2mm,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被5深裂,裂片卵狀橢圓形;雄蕊5,較花被稍長;子房長卵形,花柱極小,2裂。瘦果扁卵形,紅褐色或棕黑色,光亮,包藏於宿存花被內。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高山草原石間,以陰坡爲多。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3.7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向陽的環境土壤以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較好。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在冬季或早春結合採挖,取有鬚根和芽嘴的根莖分成單株作種。在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26cm開穴,深10~13cm,每穴栽苗3株,成品字形,芽嘴向上,蓋上澆水。

田間管理 在春季新葉出齊後除草、鬆土1次,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10~11月,並培土壅蔸。每次中除後都要追肥1次,前兩次用人畜糞水,第3次用腐殖質土或草木灰撒在畦上。2~3年後,只需在每年春、冬兩季各中除、追肥1次。

3.8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圓柱形,常彎曲,兩端略尖,一面隆起,另面微有凹槽,長2-6cm,直徑0.8-2cm。表面紫褐色至黑褐色,具密粗環紋,並有殘留細根及根痕。質硬,不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紅棕色或灰棕色,維管束點25-40個,斷續排列成環。氣微,味澀、微苦。

以無鬚根、心紅棕色者爲佳。

顯微鑑別 根莖橫切面:木柱層較厚。皮層較窄。維外韌型韌皮部較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導管常多數相聚,木纖維較少。本品薄壁細胞含有草酸簇晶澱粉粒及棕黃色樹脂狀物。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約5ml,微熱,濾過。取浙濾液1ml,加三氯化鐵試劑1滴,產生藍黑色沉澱,稍振搖後,濾液即呈茶色。(檢查鞣質

3.9 化學成份

草血竭根莖含混合性鞣質[1]。

3.10 炮製

除去雜質及殘存鬚根,洗淨,潤透,切片曬乾

3.11 性味

苦;辛;性寒

3.12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下氣消積;消毒利溼。主症瘕積聚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吐血咯血衄血經閉崩漏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積停滯;痢疾腸炎水腫;瘡毒;蛇咬傷燙火傷

3.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3.14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消宿食消痞塊年久堅積板硬,胃氣疼,面寒疼,婦人症瘕。消浮腫,破瘀血止咳嗽。

2.《四川中藥志》:散血,止血。治丹停,黃腫無名腫毒及婦女火疳病,並塗蛇咬傷

3.《雲南中草藥選》:止血止痛,收斂止瀉。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3.15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草血竭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