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產下血不止

中醫病證名 婦產科疾病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àn chǎn xià xuè bú zhǐ

2 英文參考

abortioned bleed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半產下血不止爲病證名[1]。見《中國醫學大辭典》。多因墮胎復損胞脈瘀血殘留所致[1]。治宜調補胃氣爲主[1]。如脾虛者兼見食少納呆,脘腹飽悶,方用四君子湯當歸、熟地;胃氣下陷者,兼見痞滿小腹下墜,方用補中益氣湯;因瘀血殘留所致者,兼見下血色暗有塊,臨牀應注意有否胎盤殘留,如屬殘留,可按胞衣不下處理或結合手術治療[1]

參見崩漏惡露不絕

崩漏爲病名[2]。見《嚴氏濟生方》。亦名崩中漏下[2]。崩,指不在經期突然陰道大量出血,來勢急驟,出血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瀝不止,或經期血來,量少而持續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瀝不斷,如器之漏,故名[2]。在發病過程中,兩者常易互相轉化,如崩血漸少,可能致漏,漏勢發展又可轉變爲崩,因此,臨牀有時不易截然分開,故多以崩漏並稱[2]。本病多發生青春期及更年期婦女[2]。多因血熱氣虛肝腎陰虛血瘀氣鬱等,以致衝任不固所致[2]。治崩要以止血爲先,以防暈絕虛脫,待血少或血止後,可審因論治,亦即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2]

惡露不絕爲病名[3]。見《婦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又名惡露不止惡露不盡[3]。一般產後惡露持續二至三周應完全排盡[3]。如超過這段時間,仍然持續淋瀝不斷則屬病態,稱之惡露不絕[3]。多因產後氣虛下陷衝任不固;餘血未盡或感寒涼,敗血瘀阻衝任,新血不安;或因營陰耗損,虛熱內生,熱擾衝任,迫血妄行所致[3]氣虛者症見惡露色淡,質清稀,量多,兼見面色蒼白,懶言,小腹空墜。治宜補氣攝血,方用舉元煎加減;餘血未盡者,惡露量少,淋瀝澀滯不爽,色紫暗有塊,伴有小腹疼痛,治宜化瘀止血,方用當歸益母湯加減(當歸川芎益母草炮姜延胡索紅花);血熱者,惡露量多,色紅,質稠黏,有臭味等,面色潮紅,治宜養陰清熱止血,方用保陰煎加減(白芍續斷旱蓮草阿膠黃芩、生地、烏賊骨黃柏[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9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2.

治療半產下血不止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半產下血不止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