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則治本

中醫治則 鍼灸學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ǎn zé zhì běn

2 英文參考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 aiming at the principal aspec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cal treatment in chronic ca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緩則治本治則[1]。與急則治標相對而言[2]。指在病勢緩和、病情緩慢的情況下,針對本病的病機治療或採取調理、補益爲主,而把症狀的治療放在次要的位置的治療原則[2]。因爲治疾病發生的本原,則標的症狀自愈,亦即治病必求於本[2]。例如陰虛發熱的疾病,則陰虛是本,發熱(包括五心煩熱失眠盜汗等兼症)爲標,治當養陰以退熱[2]。又如脾虛泄瀉脾虛是本,腹瀉是標,若腹瀉次數不太多,在治療上就應健脾益氣以治本,脾氣健旺,運化功能正常,腹瀉就會自然消失[3]。再如肺癆咳嗽,其本多爲肺腎陰虛,故治療重點在滋養肺腎之陰,而不用一般的止咳藥去治標。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1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