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宿菜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g xiǔ cài

2 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3 拼音名

Xīnɡ Xiù Cài

4 別名

假辣蓼泥鰍菜(《廣州植物誌》),紅根草(《福建民間草藥》),紅氣根、紅七草、金雞腳、百煎草、蛙霓草(《廣西中獸醫藥植》),黃鰍竄、紅頭繩、血絲草(《江西民間草藥》),紅燈心(《浙江中藥資源名錄》),紅筋仔(《閩東本草》),大田基黃麻雀利(《廣西民間常用草藥》),紅筋草、地木回、拔血紅、紅香子、紅梗草、田岸柴(《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定經草、水柯、紅根仔、矮荷子(《福建中草藥》)。

5 來源

報春花科植物星宿菜全草或帶根全草。4~8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6 形態

多年生柔弱草本根莖長出匍枝。莖常分枝,有黑色細點,基部帶紅色,高30~70釐米。葉互生;闊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4~9釐米,寬1~2釐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漸狹,近於無柄,表面具黑褐色腺,幹後凸起。花序長總狀,稍有腺毛苞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梗長1~3毫米;萼5裂,裂片橢圓狀卵形,先端鈍尖,邊緣有緣毛,膜質,中部有黑色點,長約1.5毫米:花冠白色,長約3毫米,喉部有短腺狀毛,裂片5,倒卵形,先端鈍尖,背面有黑色點;雄蕊5,着生花冠中部,花絲短,有腺狀毛;花柱較雄蕊短。蒴果球形,徑約2~2.5毫米。花期7月。果熟期9月。

7 生境分佈

生於水邊、路旁、溼地分佈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臺灣、湖南、湖北等地。

8 性味

苦澀,平。

①《救荒本草》:"味苦澀。"

②《福建民間草藥》:"微苦澀,平。"

③《閩東本草》:"味酸苦,性微溫。"

9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利水,化溼。治跌打損傷關節風溼痛,婦女經閉乳癰瘰癧目赤腫痛水腫,黃疽,瘧疾痢疾

①《福建民間草藥》:"活血行瘀利尿逐水。"

②《江西民間草藥》:"治打傷腫痛,目赤腫痛瘧疾。"

③《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吐血咳嗽。"

④《閩東本草》:"活血通絡,舒筋消腫。治月經不調血虛寒熱陰囊腫大,跌打損傷骨折痔瘡,身骨酸痛。"

⑤《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小兒疳積疝氣黃疸,心胃氣痛,眼熱紅腫,淋濁肺癆咳嗽。"

⑥江西《草藥手冊》:"治胃炎,乳腺炎,中耳炎,婦女白帶。"

⑦《福建中草藥》:"祛風行氣活血通絡。治中暑腹痛吐瀉,痢疾關節風溼痛,閉經痛經瘰癧乳癰蜈蚣螫傷。"

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3兩)。外用:搗敷或煎水燻洗。

11 附方

①治跌打傷腫痛:星宿菜根五至七錢,水酒煎服;另用鮮全草蔥白切碎搗爛,加灑釀糟再搗勻,敷傷處,一日換一次。(《江西民間草藥》)

②治關節風溼痛:星宿菜、冬蓼根各三兩,南風藤二兩。水酒各半煎服。如筋痛星宿菜和老酒燉服。(《閩東本草》)

③治中署腹痛吐瀉:星宿菜全草一兩,食鹽少許,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婦人經閉:星宿菜根二至三兩,紅糖一兩。酌加黃酒和水各半,煎成半碗,飯前服,日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白帶月經不調小便不利星宿菜根一兩。水煎,兌甜酒服。(江西《草藥手冊》)

⑥治目赤腫痛星宿菜根五至七錢,水煎服。另用一兩煎水燻洗。(《江西民間草藥》)

⑦治遍身水腫星宿菜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⑧治黃疸型肝炎;星宿菜根、野南瓜根大青根白茅根各一兩,精肉三兩,水燉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手冊》)

⑨治瘧疾星宿菜根五至七錢。水酒各半煎,頭煎於瘧疾發生前二小時服下,第二煎當茶飲。(《江西民間草藥》)

⑩治血痢星宿菜二兩。搗爛,用蜜糖或黃糖衝開水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⑾治感冒,遍身痠疼:星宿菜二至三兩。同紅糖半兩,共煎成半碗,飯盾二小時服。(《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痔瘡星宿菜半斤。煎湯燻洗患處。(《閩東本草》)

⒀治蛇咬傷:鮮星宿菜全草搗爛絞汁,酌加米酒服,渣塗傷口。(《閩東本草》)

12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