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鬱

中醫病證名 六鬱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i yù

2 註解

外鬱六氣所致之鬱證[1]。《不居集·諸鬱》:“外鬱者,六氣之鬱也。六氣傷人,皆有傳變,由輕及重。惟外鬱之症,只在本經,聚而不散,有失升降變化之權,膠結不開,厭厭有似虛損癆瘵之症。”又:“此外鬱之類損者,蓋氣血充和,脈絡貫通,百病不生,今爲六淫所傷,氣血抑窒,則有寒熱吐衄之患,雖年深月久,鬱有不開,不兼舒鬱,治必不效。”

參見風鬱寒鬱溼鬱熱鬱

風鬱爲病證名[2]鬱證之一,見《景嶽全書·雜證謨[2]。因風邪侵襲,鬱而不散所致[2]。症見頭痛目脹,項背拘急鼻塞身重皮膚頑麻,癮疹瘙癢,或惡寒壯熱[2]。《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風邪襲人而鬱,頭痛目脹,鼻塞聲重者是。”治宜疏散風邪,用消風散神術散等方,或麻黃桂枝柴胡升麻紫蘇細辛防風荊芥薄荷生薑之類[2]

寒鬱爲病證名[3]鬱證之一[3]。見《景嶽全書·雜證謨》。因寒邪內鬱所致[3]。《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寒之所鬱,嘔吐清水,腰腹痛㿗疝癥瘕下利清白者是。”治宜溫散,用理中湯五積散等方,或乾薑肉桂附子吳茱萸蓽茇胡椒花椒之類[3]

溼鬱爲病證名[4]六鬱之一[4]。見《丹溪心法》卷三。因外感溼邪,鬱而不散所致[4]。《雜病源流犀燭·諸鬱源流》:“霧露風雨坐臥,溼衣溼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臥,陰寒則發,脈沉澀而緩,是溼鬱。”治宜除溼解鬱,用溼鬱湯滲溼湯昇陽除溼湯[4]

熱鬱爲病證名[5]六鬱之一,一稱火鬱[5]。因情志不舒,肝氣鬱結化熱[5]。主症有頭痛口乾苦、情緒急躁、胸悶脅脹、嘈雜吞酸大便祕結小便短赤,或目赤耳鳴舌紅苔黃,脈弦數等[5]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6.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9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4.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8.

治療外鬱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