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障礙評定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ūn yān zhàng ài píng dìng

2 操作名稱

吞嚥障礙評定

3 適應

吞嚥障礙評定適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損傷、肌病等引起運動功能異常、無解剖結構改變的吞嚥障礙——功能吞嚥障礙(或稱神經吞嚥障礙)。

吞嚥障礙(dysphagia)是指吞嚥過程的異常。卒中患者吞嚥障礙是指不能將食物或液體從口腔安全送至胃內而沒有誤吸,也包括口腔準備階段的異常,例如咀嚼和舌運動異常等[1]

4 禁忌

無特殊禁忌證。

5 準備

1.器械及耗材的準備  呼吸訓練用具(火柴、蠟燭、吸管等)、消毒大小棉棒、壓舌板消毒紗布、乳膠手套、手電筒、各種容器、餐具、保溫瓶、特型杯、黏稠劑、口形矯正鏡(可供兩人並排使用)、節拍器、秒錶、消毒器械等。

2.儀器及設備準備  負壓吸引器、製冰機或電冰箱、冷按摩器、錄音機及錄音帶,以及攝像、錄像、放像裝置及配件等。

3.檢查前要向患者明目的、檢查方法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4.資料收集  臨牀專科資料及患者個人史、生活環境資料等。

6 方法

6.1 1.初步觀察

吞嚥功能的一般狀況以及全身營養狀況。

6.2 2.飲水試驗

爲一種較方便、常用的鑑別方法。具體操作如下:患者坐位,以水杯盛溫水30ml,囑患者如往常一樣飲用,注意觀察患者飲水過程,並記錄飲水所用時間,一般可分爲下列5種情況:

(1)一飲而盡,無嗆咳。

(2)兩次以上喝完,無嗆咳。

(3)一飲而盡,有嗆咳。

(4)兩次以上喝完,有嗆咳。

(5)嗆咳多次發生,不能將水喝完。

判斷:①正常:(1),5s之內喝完;②可疑:(1),5s以上喝完、(2);③異常:(3)、(4)、(5)。

6.3 3.X線造影錄像(VF)

對咽部以下的正確評價,有賴於X線造影錄像。

吞嚥活動是一種極其快速且複雜的運動,因此,應用X線透視觀察有時較困難,最好採用錄像技術,以便反覆觀察,找出發生障礙的確切部位。一般用鋇作爲造影劑,將其調成流質或半流質,分別於垂直坐位及30o、60o半坐位患者進行吞嚥檢查鋇餐造影錄像(VF)檢查對觀察吞嚥反射軟齶舌骨舌根活動喉頭的舉上和閉鎖、咽壁的蠕動梨狀隱窩會厭上凹的殘留物非常有用,對確定有否誤咽,更是不可欠缺。一般常把嗆咳看作是發生誤咽的表現,但是有些老年患者和危重患者喉頭氣管感覺功能低下,即使發生誤咽亦不會出現嗆咳,所以僅僅依靠臨牀觀察難以作出正確評價。通過VF檢查,還可以鑑別吞嚥障礙系器質性還是功能性,確切掌握吞嚥障礙患者體位、食物形態的相應關係。

6.4 4.認知評定

由於智力及認知功能低下等口腔以外的因素同樣可以導致吞嚥障礙,故應進行失語、失用、失認、智力等高級腦神經功能方面的檢查

6.5 5.顱神經檢查

尤其是第V、IX、X、XII對顱神經檢查

6.6 6.其他

如構音、口腔器官檢查

6.7 7.吞嚥困難綜合評定

(1)口腔

面部表情肌:安靜狀態下和運動中的對稱性。

咀嚼肌觸診及輕輕做抵抗運動。

③黏膜:目測。

牙齒:專科檢查

⑤舌肌:在非運動狀態下觀察及在前伸狀態下檢查抗阻運動。

⑥口面感覺:主觀刺激辨別

(2)咽喉

①齶咽閉合:在安靜及發聲狀態下觀察刺激反射

②咽部縮窄:嘔吐刺激

③喉外肌:吞嚥時觸喉。

④喉內肌:間接喉鏡檢查

⑤環嚥肌:運動中X線透視

(3)食管

食管形態學:運動中X線透視內窺鏡觀察。

食管運動:測壓和運動中X線透視

③胃食管功能:測壓,運動中X線透視,胃腸閃爍掃描、監測內窺鏡檢查

食道裂孔疝和反流:活體組織檢查

(4)其他:精神狀態,判斷力-定向篩查,語言、視-運動知覺記憶

7 注意事項

1.在急性期進行吞嚥功能的評定與治療,應在患者病情穩定,主管醫師允許後方可進行。最好在鼻飼管去除後進行。

2.在做VF檢查時,旁邊應有吸痰器備用。同時應在具備臨牀急救技術的醫務人員監護下進行。

3.進行吞嚥功能的評定與治療之前,應向患者或家屬說明評定與治療的目的及主要內容,以獲得全面的理解和配合。尤其應申明檢查或治療中及後期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如:嗆咳、吸入性肺炎窒息;局部黏膜損傷出血疼痛感染;牙(義)齒脫落、誤咽等。

4.不宜進行失語症評定的情況

(1)全身狀態不佳、病情進展期或體力差難於耐受檢查者。

(2)意識障礙者。

(3)嚴重癡呆難以合作者。

(4)拒絕檢查或完全無訓練動機及要求者。

8 參考資料

  1.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558—2017 腦卒中患者膳食指導[Z].2017-8-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