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根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guā gēn sǎn

2 概述

土瓜根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六首

3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土瓜根散

3.1 組成

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分[1]

土瓜根3兩,芍藥3兩,桂枝,(庶蟲)蟲3兩。

3.2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痛,經一月再見者,亦治陰㿗[1]

3.3 製備方法

上爲末[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一方寸匕,溫酒送下,日三次[1]

3.5 各家論述

1.《金匱玉函經二注》:土瓜根者,能通月水,消瘀血生津液,津生則化血也;芍藥邪氣腹痛,除血痹,開陰寒桂枝血脈,引陽氣;(庶蟲)蟲破血積,以消行之,非獨血積衝任者有是證,肝藏血,主化生之氣,與衝任同病,而脈循陰器,任、督脈結陰下,故皆用是湯治之。

2.《張氏醫通》:土瓜根黃瓜根也,往往以栝樓根代用,考之《本經》,栝樓性味雖同苦寒,而無散瘀血,通月閉之功,此治雖專,故以桂、(庶蟲)弼之,芍藥監之,與旋覆花湯之用新絳不殊。

3.《金匱要略淺注》:土瓜,即王瓜也,主驅熱行瘀;佐以(庶蟲)蟲之蠕動逐血,桂、芍之調和陰陽,爲有制之師。

4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方土瓜根散

4.1 組成

土瓜根天花粉炙甘草枳殼麩炒)各半兩[1]

土瓜根半兩,栝樓根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4.2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方土瓜根散主治脾黃,偏身如金色,眼目俱黃,脣口生瘡,或吟或詠,有時吐逆,不能下食,大便[1]

4.3 製備方法

上爲末[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煎,不拘時服[1]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 太平聖惠方》卷十方之土瓜根散

5.1 方名

土瓜根散

5.2 別名

麥門冬飲

5.3 組成

土瓜根1兩,麥門冬1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5.4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十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傷寒,煩渴不止。

5.5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5.7 附註

麥門冬飲(《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6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方之土瓜根散

6.1 方名

土瓜根散

6.2 別名

土瓜根湯

6.3 組成

土瓜根1兩,芍藥1兩,當歸1兩。

6.4 主治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小兒氣(疒頹),小兒陰(疒頹)腫硬,時復疼痛

6.5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2升,煎取1升,服5合,每日2次。

6.6 附註

土瓜根湯(《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7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方之土瓜根散

7.1 方名

土瓜根散

7.2 組成

土瓜根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甘草1分(炙微赤,銼),葛根1分(銼),枇杷葉1分(拭去毛,炙微黃),柴胡半兩(去苗)。

7.3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小兒傷寒煩熱,大渴不止。

7.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8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方之土瓜根散

8.1 方名

土瓜根散

8.2 組成

土瓜根(去土)、連翹龍膽黃連(去須)、苦蔘栝樓實(微焙)、大黃(微炒)、芍藥木香等分

8.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寒熱瘰癧

8.4 用法用量

食後、臨臥以溫酒調下1錢匕,每日3次。

8.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