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肝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ǎ gān wán

2 《聖惠》卷三十一

2.1 方名

獺肝丸

2.2 組成

獺肝3分(微炙),鬼臼3分,沙蔘3分(去蘆頭),人蔘3分(去蘆頭),丹蔘3分,苦蔘3分,天靈蓋1兩(塗酥,炙微黃),麝香半兩(研入)。

2.3 主治

傳屍鬼氣,骨蒸,日漸瘦弱。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 《續名家方選》

3.1 方名

獺肝丸

3.2 組成

獺肝陰乾)20錢,地慄3錢5分,榧實(去皮)2錢,鱉甲8分。

3.3 主治

蟲瘕勞。

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白湯送下。

3.5 製備方法

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4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4.1 方名

獺肝丸

4.2 組成

獺肝1具(炙令幹),鱉甲1枚(去裙襴,醋浸,炙黃),野狐頭骨1枚(炙令黃色),防己1兩半,紫菀(去苗土)1兩,蜀漆葉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甘草(炙,銼)1兩。

4.3 主治

傳屍病,遁注、骨蒸伏連殗殜,連綿三年或五年,有能食不作肌膚;或三日五日,有微勞即發,大都當額頭間骨,尋常熱熻熻然。

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送下,日午再服。

4.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 《外臺》卷十三引《廣濟方》

5.1 方名

獺肝丸

5.2 組成

獺肝6分(炙),天靈蓋(燒)4分,生犀角4分(屑),前胡4分,升麻4分,松脂5分,枳實(炙)4分,甘草5分(炙)。

5.3 主治

瘦病。每日酉即赤色,腳手痠疼,口乾壯熱

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以小便豉汁送下,日再服。

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6 用藥禁忌

海藻、松菜、生蔥、熱面、炙肉魚、蒜、粘食、陳臭等物。

6 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見《聖惠》卷五十六

6.1 方名

獺肝丸

6.2 組成

獺肝1具,雄黃1兩,莽草1兩,丹砂1兩,鬼臼1兩,犀角1兩,巴豆1兩,麝香1分,大黃1兩,牛黃1兩,蜈蚣1枚。

6.3 主治

窪病相染易,及霍亂中惡小兒客忤

6.4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腹服。加至3丸,以知爲度。

6.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麻子大。

7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7.1 方名

獺肝丸

7.2 組成

獺肝(切碎,炙黃)1兩半,胡黃連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犀角屑1兩,知母(焙)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地骨皮1兩半,升麻1兩半,茯神(去木)1兩,紫菀(去苗土)1兩,百合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令黃色,別研)1兩,黃連(去須)1兩半,前胡去蘆頭)1兩,貝母去心,焙)1兩,天靈蓋(酥炙令黃)1兩半,檳榔(銼)3兩,麻仁(研)1兩,甘草(炙)1兩,生乾地黃(焙)3兩。

7.3 主治

心勞熱,胸膈聚痰,頭目微痛,手足時煩,肌膚漸覺羸瘦。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溫水送下,夜臥再服。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聖惠》卷十四

8.1 方名

獺肝丸

8.2 組成

獺肝1兩(微炒),生乾地黃1兩,知母3分,前胡1兩(去蘆頭),虎頭骨3分(微炒),地骨皮1兩,子芩3分,川升麻3分,白朮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玄蔘3分,柏脂3分(細研)。

8.3 主治

傷寒後夾勞。煩熱口乾心躁,四肢疼痛,不欲飲食,漸加羸瘦。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豉湯送下,不拘時候。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柏脂和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惠》卷十八

9.1 方名

獺肝丸

9.2 組成

獺肝1兩(微炒),柴胡3分(去苗),川升麻半兩,黃耆3分(去須),天靈蓋1兩(塗酥,炙令微黃),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犀角屑1兩,金箔50片(細研),銀箔30片(細研),牛黃半分(細研),松脂3分(細研)。

9.3 主治

熱病虛勞,皮骨蒸,日漸黃瘦,四肢羸瘁,不思飲食。

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重便3合,浸豉取汁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金、銀箔牛黃麝香、松脂等,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聖惠》卷十六

10.1 方名

獺肝丸

10.2 組成

獺肝2兩(微炙),人蔘1兩(去蘆頭),沙蔘1兩(去蘆頭),鬼臼半兩(去毛),苦蔘半兩(銼),甘草3兩(炙微赤,銼)。

10.3 主治

時氣瘴疫,骨熱煩悶。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

1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方出《外臺》卷三十一引《刪繁方》,名見《普濟方》卷二五二

11.1 方名

獺肝丸

11.2 組成

獺骨肝肺8分,幹藍8分,大黃8分,蘆根7分,鶴骨7分,桔梗5分,乾薑4分,桂心、斑蝥20枚(炙)。

11.3 主治

食魚膾不消生癖,常欲食膾者。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酒送下,日2次。

11.5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

11.6 附註

方中鶴骨,《普濟方》作“鵲骨”。

12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昌方)

12.1 方名

獺肝丸

12.2 組成

獺肝(新鮮者)1具。

12.3 主治

傳屍癆瘵鬼疰,一門相染。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開水送下,日3次。

12.5 製備方法

陰乾,陳酒浸透,再陰乾,研末,神曲水泛爲丸,如綠豆大。

13 《聖惠》卷八十八

13.1 方名

獺肝丸

13.2 組成

獺肝半兩(微炙),麥門冬1兩(去心,焙),人蔘半兩(去蘆頭),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龍膽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柴胡3分(去苗),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桃仁2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13.3 主治

小兒骨熱羸瘦,雖食不生肌肉

13.4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溫水送下,日3次。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14 《聖惠》卷七十

14.1 方名

獺肝丸

14.2 組成

獺肝1具(微炙),柴胡1兩半(去苗),知母1兩,地骨皮1兩,梔子仁1兩,犀角屑1兩,天靈蓋1兩(塗酥,炙微黃),黃耆3分(銼),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升麻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硃砂1兩(細研,水飛過),麝香1分(細研)。

14.3 主治

婦人骨蒸勞熱,體瘦煩疼,不欲飲食。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1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