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óng shù yè

2 《*辭典》:榕樹葉

2.1 出處

《嶺南採藥錄》

2.2 拼音名

Rónɡ Shù Yè

2.3 別名

小格葉(《生草藥性備要》),落地金錢(《本草求原》)。

2.4 來源

桑科植物榕樹的葉片,全年可採,揀淨雜質,曬乾

2.5 生境分佈

產廣東、廣西等地。

2.6 性狀

乾燥的葉茶褐色,多呈不規則捲曲狀,展開後呈倒卵狀長圓形,長3~8釐米,寬2~4釐米,先端短尖,基部稍狹,邊全緣,革質。氣微,味淡。

2.7 化學成份

三萜皁甙黃酮甙、酸性樹脂鞣質

2.8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1:50濃度的榕樹葉和樹皮,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舒氏痢疾杼苗有抑制作用

同屬植物垂葉榕葉的水煎液,用平皿稀釋法的抑菌效價爲:綠膿桿菌1:20,金黃色葡萄球菌1:80,弗氏痢疾杆苗1:80,大腸桿菌1:20,變形桿菌1:160,用挖洞法及紙片法亦證明對上述細菌抑制作用

2.9 性味

《廣東中藥》Ⅱ:"淡,涼。"

2.10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解熱理溼。治跌打損傷,慢性氣管炎,流感,百日咳扁桃體炎,菌痢,腸炎目赤牙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骨內陰瘡,敷跌打,止痛,衝酒飲。"

②《陸川本草》:"接骨,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斷筋折骨。"

③《南寧市藥物志》:"治痢疾。"

④《嶺南草藥志》:"解熱,理溼滯。"

⑤《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解熱去痧,消炎止咳。治癍痧大熱,傷寒夾色,鼻衄,蛾喉,扁桃體炎,結合膜炎,瘧疾百日咳,跌打瘀腫,筋傷攣痛。"

2.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2.12 注意

《廣東中藥》Ⅱ:"麻風患者忌用,否則皮膚結節更形表露。"

2.13 附方

①治婦女經閉跌打損傷榕樹葉,焙研末,泡酒服,每次三錢,每日一次,連服三日。(《泉州本草》)

②治眼熱:榕樹葉、黃豆,加片糖少許同煎服。(《廣東中藥》Ⅱ)

③治風火牙痛:椿樹葉曬乾,塞患牙。(《泉州本草》)

2.14 臨牀應用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小葉榕鮮葉1.5兩,水煎,後入陳皮2錢(均爲10兩制)再煎,濾出首次藥液後藥渣復煎,合併兩次藥液濃縮至50~100毫升,加入白糖適量,爲成人1日量。每日分2~3次飯後服,10天爲一療程,連服三個療程。治療507例,近期控制133例(26.23%),顯效183例(36.1%),單純型的療效略高於喘息型。或用鮮葉及陳皮煎汁濃編製成糖漿,每10毫升中含鮮葉8%,陳皮2錢,日服3次,每次10毫升,10天爲一療程,視需要隔幾天可進行第二療程。共治療151例,痊癒81例(53.6%),顯效50例(33.1%)。一般藥後2~5天咳、喘、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睡眠改善,食慾增加,僅少數在藥後有頭暈口乾、咽部不適、四肢痠軟無力,合併胃潰瘍者藥後胃痛加劇;極個別體弱者,在服藥期間出現輕度浮腫,停藥後可自行消失。另據報道,用樹皮1~2兩或幹葉0.5~1兩(或加陳皮2錢),水煎內服,療效亦無量著差異。此藥除用於慢性氣管炎外,對急性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用之亦效,咳嗽咳痰等症多在3~5天消失或明顯減輕,體溫白細胞能迅速降至正常。

②治療急性菌痢及腸炎

每日用100%榕樹葉煎劑50~100毫升,分2次服。治療菌痢19例,治癒17例,好轉2例。治療急性腸炎7例,服藥1天痊癒

2.15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榕樹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榕樹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