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科
中文名桑科拼音名sangke拉丁名Moraceae描述Moraceae桑科,双子叶植物,约53属,1400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1属,165种,各省均有分布,惟主产地为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有些供食用,如桂木属Artocarpus,榕属Ficus和桑椹;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分裂;子房上位至下位,1-2室,每室有胚珠1颗;
-
奶浆果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果实·《中华本草》·奶浆果: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NǎiJiānɡGuǒ别名:牛奶子、大山枇杷、大斑鸠食子、山枇杷、天枇杷、野枇杷、金樱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果实。剖开后花序托肉质,内壁上着生多数瘦果,包藏于花被内。治脾胃虚弱,缺乳。
-
地枇杷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枇杷:地枇杷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地瓜藤之别名。性味:苦,凉。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的全株·《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枇杷:别名:地瓜藤、地石榴、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FicustikouaBur.以全株入药。
-
无花果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润肠。外用治痈肿。化学成份:果实含有机酸类,其中有大量枸橼酸,并有少量延胡索酸(fumaric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丙二酸(propanediacid),奎宁酸(quinicacid),莽草酸(shikimicacid)[1];3.从未成熟果实中所得的乳汁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发性乳癌,致使肿瘤坏死;
-
穿破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破石:拼音名:ChuānP Sh 别名: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来源: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cochinchinensis(Lour.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治湿热黄疸,湿热痹,疔疮痈肿。
-
琴叶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琴叶榕:拼音名:Q nY R nɡ别名:牛奶子树、铁牛入石来源:桑科榕属植物琴叶榕FicuspandurataHance,以根或叶入药。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乳汁不通,跌打损伤,腰痛疼痛;托叶迟落,披针形,长约4mm,无毛或于基部被灰白色毛;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3-4花柱侧生。
-
葎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葎草:拼音名:LǜCǎo别名: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来源:桑科葎草属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完整叶片展平后为近肾形五角状,掌状深裂,裂片5-7,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有毛茸,下面有黄色小腺点;皮肤瘙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
珍珠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珍珠莲:拼音名:ZhēnZhūLi n别名:毛发唐松草来源: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细丝唐松草ThalictrumtrichopusFranch.,以根入药。性味:苦,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解毒,杀虫。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着生于叶腋,卵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2-2cm,顶部中央有脐状突起,基部有苞片3枚,宽三角形;
-
树地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地瓜:拼音名:Sh D Guā别名:山枇杷、牛奶根、斑鸠食子、鸡眼睛来源:桑科无花果属植物撕裂榕FicuslaceraatifoliaLevl.etVant.,以根和果序托入药。托叶披针形;性状:性状鉴别果实紫红色或深紫色,球形或椭圆形,常见残存的苞片,横切面花序托内壁着生众多小瘦果,有时壁的上部还可见枯萎的雄花。
-
牛奶柴
桑科植物琴叶榕的根或叶·《中医大辞典》·牛奶柴:牛奶柴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记载的琴叶榕之别名。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调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风湿关节痛,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酸软,筋骨不利,跌打损伤,经闭,乳汁不通。
-
五指毛桃根
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五指毛桃根: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WúZhǐMáoTáoGēn别名:南芪、土黄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土五加皮(《广西中草药》)。单叶互生,纸质,多型,长椭圆状披针形、狭或广卵形,长8~花序成对腋生,球形,基部苞片卵状披针形;雄花生于花序内壁近顶部,具梗;
-
老虎刺
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老虎刺:老虎刺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葎草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夹竹桃科老虎刺的根·《全国中草药汇编》·老虎刺:别名:假虎刺、绣花针、三棵针、刺檀香、刺郎果、黑奶奶果来源:夹竹桃科老虎刺CarissaspinarumL.,以根入药。
-
地石榴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石榴:地石榴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地瓜藤之别名。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石榴:地石榴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菍地之别名。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
-
地瓜藤
别名:地枇杷、地石榴、地板藤、霜坡虎。2.捣敷治痈肿疮毒,跌打肿痛。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
-
奴柘刺
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棘刺·《中医大辞典》·奴柘刺:奴柘刺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分布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功能主治:主治血瘕,痃癖,痞块。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男子痃癖、闪痞,取刺和山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当下恶物。
-
木馒头
性味:甘。(《慎斋遗书》)⑦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博,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败樱(?(《局方》肠风黑散)⑧治久年痔漏下血:干姜、百草霜各-两,木馒头二两,乌梅、败棕、柏叶、油发各半两。
-
木莲果
桑科植物薜荔的花序托及果实·木莲果:木莲果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木馒头之别名。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活血止血,解毒消肿,通乳。1.治肾虚腰酸,阳痿,遗精,乳糜尿,久痢脱肛,便血,痔血,经闭,乳汁不下。叶互生,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花梗长约1厘米;4厘米,基部膨大;
-
山荔枝果
《中医大辞典》·山荔枝果:山荔枝果为中药名,出自《贵州草药》。分布华东、中南、西南等地。性味:微甘,温。功能主治:调气,消食,利水。治疝气,食积腹胀,小便不利。《*辞典》·山荔枝果: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ShānLìZhīGuǒ来源:为桑科植物小柘树的果实。性味: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无毒。
-
牛奶浆根
《中医大辞典》·牛奶浆根:牛奶浆根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活血祛风。治气虚食少,劳倦乏力,乳汁不通,月经不调,白带,风湿痹痛。"②《闽东本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⑤治脱肛:毛天仙果根一两,勾儿茶根、金毛狗脊根各七钱,地菍根八钱,水煎服。
-
地瓜根
来源:桑科植物地瓜FicustikouaBur.的根。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治腹泻,痢疾,黄疸,白带,闭经,跌打损伤,瘰疬。或浸酒服。①《滇南本草》:"治遗精,滑精。治黄疸,月闭,带下,牙痛,跌伤。"④《重庆草药》:"治湿热痢疾,黄肿,痔疮。②治久年不治的水积黄肿病:地瓜根二两,麦斗草二两,佛顶珠二两。
-
五爪龙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五爪龙: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五爪金龙之别名。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祛痰止咳,舒筋活络,通乳。疮疥,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捣敷或煎水洗。别名:五匹风、五皮风、五爪龙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蛇含PotentillakleinianaWightetArn.的全草。
-
桑椹
性味归经:桑椹味甘、酸,性寒;桑椹的功效与主治:桑椹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祛风,生津润肠的功效,治眩晕,失眠,耳聋,目昏,消渴,便秘,瘰疬、肠燥便秘。5.桑椹主入肝肾,善滋阴养血、生津润燥,适于肝肾阴血不足及津亏消渴,肠燥等症;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
楮树白皮
《*辞典》:楮树白皮:出处:《纲目》拼音名:ChǔSh B iP 别名:谷木皮(《吴普本草》),楮树皮(《别录》),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济总录》),构皮(《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树皮的韧皮部。治水肿气满、气短咳嗽,肠风血痢,妇人血崩。④《纲目》:煮汁酿酒饮,治水肿入腹,短气咳嗽。
-
楮皮间白汁
《*辞典》:楮皮间白汁: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ChǔP JiānB iZhī别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树汁、五金胶漆(《日华子本草》),构胶、楮树汁(《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功能主治:治水肿,癣疾。4分深,俟破口流出白稠汁,即取汁涂于患处。
-
薜荔果
拼音名:B L Guǒ别名:王不留行[广西、广东]、凉粉果、爬墙虎、木馒头、木莲、络石藤、风不动来源:桑科榕属植物薜荔FicuspumilaL.,以花序托(俗称果实)入药。4片,除去花序托内细小的瘦果,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活血,催乳。用于遗精,阳痿,乳汁不通,闭经,乳糜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构皮麻
《*辞典》:构皮麻: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G uP M 来源: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嫩枝叶、树汁或根皮。夏、秋采根。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花单性,雌雄同株;苞片长脚碟状;花期4月间。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次生杂木林中。功能主治: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
-
构树
拼音名:G uSh 别名:楮实子、楮树、沙纸树、谷木、谷浆树来源:桑科楮属植物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以乳液、根皮、树皮、叶、果实及种子入药。性味:子:甘,寒。功能主治:子: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叶: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用于鼻衄,肠炎,痢疾。
-
谷皮树
别名:谷树、葡蟠、谷皮叶、女谷、纸皮、尖叶楮皮、冷丹藤、过里丹、丁字黄心羌、飞天龙、生藤腊皮树、黄疸藤、不闻症来源:桑科构属植物小构树BroussonetiakazinokiSieb.etZucc.,以根、根皮、树皮和叶入药。根、根皮春秋可采,切段晒干;用于跌打损伤,腰痛。叶、树皮汁:解毒、杀虫。外用治神经性皮炎,顽癣。
-
谷皮藤
拼音名:GǔPíTénɡ别名:藤葡蟠、黄皮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谷皮藤的全株或根、根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村边、路旁、灌丛中。药理作用:抑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疸杆菌均无抑菌作用。性味:微甘;
-
桂木
拼音名:Gu M 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来源:桑科桂木属植物桂木ArtocarpuslingnanensisMerr.,以果、根入药。性味:果:甘、酸,平。功能主治: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两,水煎服。
-
对叶榕
拼音名:Du Y R nɡ别名:牛奶树,牛奶子、多糯树、稔水冬瓜来源:桑科榕属植物对叶榕FicushispidaL.f.,以根、叶、果、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化痰。用于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风湿性关节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波罗蜜叶
《*辞典》:波罗蜜叶: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BōLu M Y 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波罗的叶。功能主治:①《中国树木分类学》:叶磨粉,热之以敷创伤。②《广西药植名录》:治溃疡。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
地石榴花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D Sh LiuHuā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花。功能主治:治遗精,滑精。用法用量:地石榴花三至五钱。水煎服。摘录:《*辞典》
-
将军树
别名:将军木来源:桑科波萝蜜属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hypargyraeaHance,以根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甘、淡,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膝酸软,胃痛,黄疸。2两,水煎或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波罗蜜树液
《*辞典》:波罗蜜树液:出处:《广西中草药》拼音名:BōLu M Sh Y 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波罗树干中流出的树脂。用刀刺破树皮,待有乳白色树脂流出,即用盛器装好备用。性味:《广西中草药》:味淡涩。功能主治:《广西中草药》:散结消肿,止痛。治疮疖红肿,或疮疖红肿引起的淋巴结炎,用鲜树液涂患处。
-
薜荔根
《*辞典》:薜荔根: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B L Gēn来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晒干备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头痛眩晕,关节风湿痛,产后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腺嘌呤
概述:腺嘌呤又名6-氨基嘌呤,为五元杂环化合物。药品说明书:别名:6-氨基嘌呤磷酸盐;磷酸氨基嘌呤;磷酸腺嘌呤,维生素B4外文名:VitaminB4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如放射治疗、苯中毒、抗肿瘤药和抗甲状腺药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也用于急性粒细胞减少症。注射用维生素B4:每支20mg(附2m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
-
假鹊肾树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JiǎQu Sh nSh 别名:止血树皮、清水跌打、滑叶跌打(《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假鹊肾树的树皮。取皮晒干,碾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生或成对,呈蝎尾状聚伞花序,有苞片3枚,花被片5,雄蕊5,退化雌蕊小,线形;治消化道出血,胃痛,外伤出血,跌打,风湿痛。或研末,1~
-
地瓜果
《*辞典》:地瓜果: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D GuāGuǒ别名:地郎果(《贵州民间药物》),地枇杷果(《贵州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果实。夏季采取尚未成熟的果实,晒干。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散毒,祛风除湿。附方:①治梅毒:地瓜果一两,野枇杷一两,大麦冬五钱,小麦冬七钱。
-
波罗蜜核中仁
《*辞典》:波罗蜜核中仁:出处:《纲目》拼音名:BōLu M H ZhōnɡR n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波罗的种仁。性味:《纲目》:甘微酸,平,无毒。功能主治:益气,通乳。①《纲目》:补中益气。②《陆川本草》:治气弱,通乳。附方: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木菠罗果仁二至四两。炖肉服,或水煎服,并食果仁。
-
黄毛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毛榕:别名:老虎掌、老鸦风、大赦婆树、毛棵来源:桑科黄毛榕FicusfulvaReiuw.,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活血祛风。主治气血虚弱,子宫下垂,脱肛,水肿,风湿痹痛,便溏泄泻。2两,水煎服。
-
黄龙须
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Hu nɡL nɡXū别名:红龙须(《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气根。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湿,性热,无毒。功能主治:《重庆草药》:行气,除风,除寒,除湿。治风湿麻木,筋骨痛,跌打损伤,痨伤腰背酸痛,湿肿,虚弱,外伤痨伤吐血。
-
鸡桑根
拼音名:JīSānɡGēn别名:小叶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根或根皮。或剥取白皮,晒干。树皮灰褐色,纵裂。单叶互生,纸质,卵圆形,长6-15cm,宽4-10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3-5裂,两面均有短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的山坡林中。性味:甘;主肺热咳嗽;
-
鸡桑叶
拼音名:JīSānɡ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叶。单叶互生,纸质,卵圆形,长6-15cm,宽4-10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3-5裂,两面均有短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的山坡林中。性味:甘;性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肺止咳。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
-
黄桷叶
《*辞典》:黄桷叶: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Hu nɡJu Y 别名:大榕叶(《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叶。生境分布:多生长在疏林及溪边;功能主治:祛风,止痛,续筋骨。治筋骨疼痛,风眼流泪,皮肤瘙痒。②《本草求原》:续筋骨,止痛,消瘀,去骨内风。附方:①治远年骨痛:取大榕叶蒸醋,送饭常食。
-
见血封喉
树干基部粗大,具板状根;化学成份:乳汁含 -见血封喉甙( -antiarin), -见血封喉甙,马来毒箭木甙(malayoside),19-脱氧- -见血封喉甙( -an-ticoide),19-脱氧- -见血封喉甙( -antioside),铃兰毒原甙(con-valloside),洋地黄毒甙元- -鼠李糖甙(digitoxigenin- -rhamno-side),铃兰毒甙(convallatoxin)。性味:苦;
-
黄桷树根疙瘩
《*辞典》:黄桷树根疙瘩: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Hu nɡJu Sh GēnGēDɑ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泡酒服,治背脊痛,劳伤腰痛。摘录:《*辞典》
-
丛毛榕根
《*辞典》:丛毛榕根: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C nɡM oR nɡGēn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汁草(《福建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林阴处。性味:《福建中草药》: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健脾,利湿。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消化不良,白带。④治白带:丛毛榕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
梨果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梨果榕:别名:舶梨榕、水石榴、梨状牛奶子来源:桑科梨果榕FicuspyriformisHook.etArn.,以茎入药。生境分布: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止痛。主治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胃痛。
-
波罗蜜
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波罗的果实。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顶生或腋生,圆柱形,长5~生境分布:生长于热带地区。化学成份:果实含脂肪油,心材含黄色色素,树皮含树脂及异叶波罗蜜环黄酮素。性味:《纲目》:甘微酸,平,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止渴解烦,醒酒,益气。②《广西药植名录》:生津,止渴,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