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靠位

鍼灸體位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灸法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ǎng kào wèi

2 註解

仰靠位鍼灸體位[1][2]。適用於前頭、面、頸、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腧穴,如上星印堂天突肩髃曲池等穴[3]仰靠位屬於坐位之一。坐位指在不同坐勢下取穴或施術[4]。又分仰靠位鍼灸顏面及頸前部)、側倚位鍼灸一側顏面及顳部)、託頤位鍼灸頭額部)、伏案位鍼灸項背及後頭部)、屈肘仰掌位鍼灸上肢屈側)、屈肘俯掌位鍼灸上肢伸側)、屈肘拱手位(鍼灸上肢橈側)、箕坐位鍼灸下肢前面及內外側)等[4]

仰靠位(圖出自《中國鍼灸學詞典》)

針刺時患者體位的選擇是否適當,對於正確取穴和針刺施術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還關係到治療效果的好壞[5]。對於一些重症和體力衰弱或精神緊張的患者體位的選擇就更爲重要[5]。如所選擇的體位不適當,可使醫者取穴困難,不便於操作,也不宜留針患者輕則引起疲勞,重則發生暈針[5]。若因體位不適而改變體位,還會引起彎針折針,給患者增加痛苦或發生事故[5]。針刺時體位的選擇,應以便於醫者能正確取穴,針刺施術,患者感到舒適自然,並能持久爲原則[5]。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選用一種體位,使所選取的穴位都能操作治療[5]。凡體質虛弱、年老、精神過度緊張和初診的患者,應首先考慮臥位[5]。在針刺和留針過程中應囑患者切不可移動體位[5]

臨牀常用的體位基本上有兩種,即臥位坐位[5]坐位又可分爲仰靠坐位、側伏坐位、俯伏坐位[5]仰靠位適用於前頭、面、頸、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腧穴,如上星印堂天突肩髃曲池等穴[5]。側伏坐位適用於側頭、頸側部的腧穴,如頭維太陽風池頰車,聽官等穴[5]。俯伏坐位適用於頭頂、後頭、項、肩、背部的腧穴,如風池風府肩井天宗背俞等穴[5]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57.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1.
  3.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63.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6.
  5.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