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小腦角腦膜瘤

腫瘤科 神經外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iáo xiǎo nǎo jiǎo nǎo mó liú

3 疾病概述

小腦腫瘤中以聽神經瘤多見,佔70%~80%,腦膜瘤僅佔6%~8%,膽脂瘤佔4%~5%。本組199例橋小腦角腦膜瘤佔6.33%,居後顱凹腫瘤第3位,在聽神經瘤和膽脂瘤之後。發病以中年女性爲多,平均年齡43.8歲,女:男爲1.53:1。依腫瘤發生位置不同,本病以第V、Ⅶ、Ⅷ顱神經損害和小腦功能障礙最常見。晚期腫瘤較大時可合併顱內壓增高聽神經損害最多見,90%以上病人有聽力障礙和早期耳鳴眩暈比較少見。

4 疾病描述

橋小腦角腦膜瘤的首例報告可追溯到1855年。Cushing在1928~1938年報告了6例。但效果都不夠理想,平均術後存活12個月。橋小腦角腦膜瘤的手術處理困難,因爲有衆多重要神經血管纏繞,所以術後效果差。近年,隨着顯微手術的發展,本病的治療取得較大進展。1980年Yasargil報告切除30例橋小腦角腦膜瘤全部成功。橋小腦腫瘤中以聽神經瘤多見,佔70%~80%,腦膜瘤僅佔6%~8%,膽脂瘤佔4%~5%。本組199例橋小腦角腦膜瘤佔6.33%,居後顱凹腫瘤第3位,在聽神經瘤和膽脂瘤之後。發病以中年女性爲多,平均年齡43.8歲,女:男爲1.53:1。依腫瘤發生位置不同,本病以第V、Ⅶ、Ⅷ顱神經損害和小腦功能障礙最常見。晚期腫瘤較大時可合併顱內壓增高聽神經損害最多見,90%以上病人有聽力障礙和早期耳鳴眩暈比較少見。前庭功能試驗和電測聽檢查多可發現異常。面肌抽搐或輕度面癱面神經損害早期表現,本組共137例,佔病例總數的68.8%。 病人面部麻木感覺減退、角膜反射消失,顳肌萎縮三叉神經損害表現也較常見,本組病人130例,佔65.3%。有18例是以三叉神經痛主訴來就診的。小腦受壓,易出現小腦體徵。如走路不穩,粗大水平眼震以及患側共濟失調。本組中有2/3的病人來院時已有小腦體徵。

5 症狀體徵

癲癎發作,骨性凸出或顱骨缺損

6 疾病病因

發病原因不清楚。

7 診斷檢查

診斷

1.病史  詢問顱內高壓和神經症狀,注意有無癲癎發作,瞭解癲癎發作前、發作時和發作後的情況。

2.體檢  注意檢查神經系統陽性體徵,檢查頭頂部有無骨性凸出或顱骨缺損

3.顱骨X線平片  陽性所見有:①腫瘤局部顱骨內板骨質增生內外板均有增生時可有骨性突出,少數可有顱板破壞。②腫瘤血供豐富者可見增粗和迂曲的血管壓跡引向骨質增生或破壞區。③顱內壓增高顱骨改變。④有時可見腫瘤鈣化和鈣化的松果體移位。

4.腦血管造影  主要用於瞭解腫瘤的血供來源以及與周圍重要血管間的關係。

5.CT和MRI掃描  可確定腫瘤的部位和大小,絕大多數可作出定性診斷。CT掃描示邊界清晰的均勻高密度影,增強後顯著。少數呈混合密度或低密度改變。MRI見腫瘤多數呈等信號,增強後明顯強化

8 治療方案

採用單側枕下入路,必要時切除小腦外1/3,手術步驟與聽神經瘤相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