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型肺吸蟲病

神經內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o xíng fèi xī chóng bìng

2 英文參考

cerebral paragonimiasis

3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4 疾病概述

肺吸蟲病是由肺吸蟲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肺吸蟲又稱並殖吸蟲人體寄生的肺吸蟲,在國內有衛氏肺吸蟲和斯氏肺吸蟲兩種。

衛氏肺吸蟲病臨牀表現以胸肺型爲主,次爲皮下肌肉型。斯氏肺吸蟲病以皮下肌肉型爲主,呈遊走性皮結節,常見於胸腹、腰背及大腿部。X線典型的肺部囊腫陰影較少見,僅有肺內小片狀浸潤及滲出性胸膜病變。

1.臨牀表現:患者在流行區有生喫石蟹或蜊蛄的病史。肺吸蟲進入胸腔,則引起滲出性胸膜炎和胸痛。侵入肺內,常有陣發性咳嗽咳痰咯血。痰呈赭色膠凍狀,合併細菌感染時,痰呈膿性。肺部多無陽性體徵,少數患者有侷限性溼噦音,以及胸膜炎或胸膜增厚的體徵。腹部可有壓痛,有時可觸到皮下結節腦型肺吸蟲病可有頭痛嘔吐腦膜刺激症狀,少數患者癲癇抽搐偏癱運動障礙等表現。

2.實驗室檢查

(1)血象:

(2)檢查蟲卵:

(3)免疫血清學診斷:

皮內試驗

補體結合試驗

5 疾病描述

腦型肺吸蟲病衛氏並殖吸蟲和墨西哥並殖吸蟲寄生腦部引起的疾病。在我國華北、華東、西南和華南22個省、區均有流行。

6 症狀體徵

10%-15%的肺吸蟲病患者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發熱頭痛嘔吐、部分性及全身性癲癇發作、偏癱、失語、共濟失調視覺障礙、視乳頭水腫精神症狀癡呆等。根據症狀分爲急性腦膜驗型、慢性腦膜炎型、急性化膿性腦膜腦炎型、腦梗死型、癲癇型、亞急性進展性腦病型、慢性肉芽腫型(腫瘤型)和晚期非活動型(慢性腦綜合徵)等。

8 病理生理

人類通常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水生貝殼類如淡水蟹或蟲剌蛄(均爲肺吸蟲第二中間宿主)被感染幼蟲小腸脫囊而出,穿透腸壁在腹腔移行,穿過膈肌達肺內發育成蟲成蟲可從縱隔沿頸內動脈周圍軟組織上行如顱,侵犯腦部。病理爲腦實質內互相溝通的多房性小囊腫呈隧道樣破壞,多見於顳、枕、頂葉,鄰近腦膜炎性粘連增厚;鏡下可見病竈組織壞死出血壞死區見多數蟲體和蟲卵。

9 診斷檢查

腦脊液檢查急性期可見多形核細胞增多,慢性期淋巴細胞增多;蛋白質和γ-球蛋白增高,糖含量降低。可有貧血,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增快γ-球蛋白增高。痰液和糞便查到蟲卵、血清學及皮膚試驗陽性有助於診斷。CT可見腦室擴大和伴有鈣化的腫塊

10 治療方案

急性和亞急性腦膜腦膜患者可用吡喹酮硫雙二氯酚治療。吡喹酮10mg/kg口服,3次/d,總劑量120-150mg/kg;硫雙二氯酚成人劑量3g/d,兒童50mg/(kg.d),分3次口服,每療程10-15天,需重複治療2-3療程,療程間隔爲1個月。慢性腫瘤型應手術治療。疾病早期進展中病死率可達5%-10%,晚期慢性肉芽腫形成預後較好。

11 特別提示

1、在流行區應加強衛生宣傳教育,不飲生溪水,不喫生的或半生的溪蟹或蝲蛄,改變喫醉蟹、醃蟹的習慣

2、積極治療病人與感染的家畜,並對糞便加強管理,避免蟲卵隨雨水衝入溪流。

治療腦型肺吸蟲病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