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桑枝

酒炙法 炙法 中藥飲片 中藥學 中藥炮製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ǔ sāng zhī

2 英文參考

prepared RAMULUS MOR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酒桑枝桑枝炮製品,方法酒炙桑枝炮製唐代已有,見《仙授理傷續斷祕方》。桑枝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乾燥嫩枝[1]桑枝味微苦,性平,歸肝經,具有祛風溼,利關節的功效,用於風溼痹病,肩臂、關節痠痛麻木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風熱爲主,可用於風熱營血所致遍體風癢,肌膚乾燥紫白癜風,多煎湯外洗或煉膏塗抹,也可內服[1]酒桑枝表面呈黃色,略帶焦斑,稍有酒氣[1]酒炙後,祛風除溼通絡止痛作用增強[1]

4 酒桑枝炮製方法

唐代有醋淬、制炭(《仙授理傷續斷祕方》)的方法[1]

宋代增加了醋炙米醋炒黑存性爲末(《聖濟總錄》)、細切炒香(《普濟本事方》)等法[1]

清代又增加了酒蒸(《得配本草》)、蜜炙(《良朋彙集》)法[1]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酒炙清炒[1]

桑枝片的製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稍浸洗淨,潤透,切薄片曬乾,篩去碎屑[1]

酒桑枝炮製方法爲:取桑枝片,加入定量黃酒拌勻,待酒被吸盡後,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1]

每100kg桑枝片,用黃酒12kg[1]

5 酒桑枝性狀

桑枝爲橢圓形的斜薄片,俗稱瓜子片,片面黃白色,呈放射狀紋理,中心有髓,白色,海綿狀,周邊灰黃色或黃褐色[1]。質堅韌[1]。氣微,味淡[1]

酒桑枝表面呈黃色,略帶焦斑,稍有酒氣[1]

6 桑枝性味歸經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桑枝味微苦,性平。歸肝經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桑枝味苦、性平,入肝經

本草圖經》:"平。"

本草綱目》:"苦,平。"

醫林纂要》:"甘辛,平。"

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無毒。""桑頭:味苦,性寒,無毒。"

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7 桑枝的功效與主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桑枝具有祛風溼,利關節的功效。用於風溼痹病,肩臂、關節痠痛麻木

中藥大辭典》:桑枝具有祛風溼,利關節行水氣的功效。治風寒溼痹四肢拘攣腳氣浮腫,肌體風癢

《中華本草》:桑枝具有祛風溼、通經絡、行水氣的功效。主風溼痹痛、中風半身不遂水腫腳氣、肌體風癢

《中藥炮製學》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風熱爲主,可用於風熱營血所致遍體風癢,肌膚乾燥紫白癜風[1]。多煎湯外洗或煉膏塗抹,也可內服[1]。如治內外障及翳膜,赤脈,昏澀的洗眼方(《聖濟總錄》);治紫癜風桑枝煎(《太平聖惠方》)[1]

酒桑枝祛風除溼通絡止痛作用增強[1]。如治風寒溼痹關節疼痛四肢拘攣的桑尖湯(《中藥臨牀應用》)[1]

炒桑枝善達四肢經絡,通利關節,用於肩臂關節痠痛麻木水腫腳氣[1]。如治風溼熱痹,尤宜上肢臂痛,單用本品炒香煎服(《本事方》);治水氣腳氣亦以桑條炒香水煎(《聖濟總錄》);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腳氣水腫桑枝膏(《景嶽全書》)[1]

本草圖經》:"療遍體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嗽,消食、利小便,兼療口乾。"

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氣,消焮腫毒癰。"

本草匯言》:"去風氣攣痛。"

本草備要》:"利關節,養津液行水祛風。"

玉楸藥解》:"治中風歪斜,咳嗽。"

本草再新》:"壯肺氣燥溼,滋腎水通經止咳除煩,消腫止痛。"

《嶺南採藥錄》:"去骨節風疾,治老年鶴膝風。"

現代實用中藥》:"嫩枝及葉熬膏服,治高血壓手足麻木。"

本草撮要》:"桑枝,功專去風溼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癢。"

8 酒桑枝炮製作用

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風熱爲主,可用於風熱營血所致遍體風癢,肌膚乾燥紫白癜風[1]。多煎湯外洗或煉膏塗抹,也可內服[1]。如治內外障及翳膜,赤脈,昏澀的洗眼方(《聖濟總錄》);治紫癜風桑枝煎(《太平聖惠方》)[1]

酒炙後,祛風除溼通絡止痛作用增強[1]。如治風寒溼痹關節疼痛四肢拘攣的桑尖湯(《中藥臨牀應用》)[1]

9 貯存方法

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1]。防黴[1]

10 參考資料

  1.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77-17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